正文 第32章 培養氣度,進入海納百川的境界(2)(2 / 2)

就在這位員工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發出道歉信後不到一小時,她就收到了比爾·蓋茨的回信。在信中,比爾·蓋茨的態度很平和,或者可以說很和藹。他在信中告訴這位員工,不要為汽車擔心,隻要沒傷到人就好,而且,在信的末尾處,比爾·蓋茨還對她加入公司表示歡迎。

看了信之後,這位員工才徹底放心下來,比爾·蓋茨的寬容與坦誠打動了她,而且,她也馬上就明白了為什麼微軟公司可以擁有一個自由、開放的企業文化,為什麼微軟可以吸引到那麼多個性不同、風格不同,但都很優秀的人才。而且,這位員工從心裏覺得,自己隻有加倍努力,才能夠對得起這個寬容、博愛的公司。

在這件小事上,比爾·蓋茨用他的胸懷贏得了員工的信任與尊重,同時,也讓他的公司又多了一位敬業的員工。這正是比爾·蓋茨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就的根本原因。

在講述完這個故事之後,李開複也作了自己的點評,他說:“這個小故事的意義不在於反映了微軟公司努力在為員工營造的良好氛圍,其真正說明的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對於現代企業及其領導者的重要性。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比爾·蓋茨可以用博大的胸襟對待公司的新同事,當然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合作夥伴乃至新的競爭對手。正是因為有這氣魄,才讓比爾·蓋茨在成功的路上無所畏懼……”

比爾·蓋茨的故事很有啟發性,而李開複的解讀同樣具有啟發性。從比爾·蓋茨對事件的處理和李開複的解讀,我們可以看出,成功者是有共性的,有胸懷就是其中之一。正是這些共性,讓這些成功者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找到同樣適用的方法,從而解決遇到的難題,最後走向成功。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他們身上的這些共性,變為自身的競爭力,用來應對日益變化的環境。如果你學到手了,那麼,你肯定也會成就一番事業的。要是有這個打算,就像從胸懷學起吧!

NO.83接受自己無法改變的事

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李開複

在《尼布爾的祈禱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上帝,請賜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給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我智慧,以分辨這兩者的區別。”後來經過流傳,人們去掉了其中的幾句話,變成了“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這句話成型之後,立即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人們爭相流傳,甚至有些人還將其貼上了床頭,當作自己的人生信條。

這句話之所以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是因為它傳達了很多道理。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都想變得偉大,但又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渺小。隻有將偉大和渺小二者進行嚴格區分,我們才能夠活得更清楚、更明白,才能更好地規劃人生、實現夢想。而上麵那句話,正好對人的偉大和渺小進行了闡釋。所謂改變能改變的正是偉大的人的共性,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和勇敢,改變了自己能夠改變的事情,也改變了世界,所以才得到人們的敬仰;同樣,接受不能改變的正是教我們認清自己,看到人有渺小的一麵,而不是好高騖遠,做些不切實際的事情。

以上是對這兩句話的解讀,但是,我們明白了道理之後,該如何去做呢?關於這一點,李開複的觀點很值得一提。在跟年輕人溝通的過程中,李開複經常會用到兩個詞,一個是“勇氣”,一個是“平靜”。李開複提到的這兩個詞跟《尼布爾的祈禱文》正好相合,他們都認為,成就偉大需要勇氣,認清渺小需要平靜,隻有有勇氣,該能做出改變,隻有有平靜的心態,才能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這是人生的智慧,更是成功者的經驗。而李開複覺得,在勇氣和平靜之間,平靜來得更重要些,也更難實現。他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勇氣誰都有,每個人都會有抒發豪情的時候,但想要做到平靜,就沒那麼容易了,要的不僅是清醒的頭腦,還要有廣闊的胸襟。隻有這樣,麵對不可改變的事實時,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