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說話因人而異,交談分清場合(3)(1 / 2)

也就是說,不要自顧自地說個沒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壞習慣,隻要話匣子一打開,就沒完沒了地難以止住。其實,這並不是聰明者所為,而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做法。一方麵,說的話越多,給別人傳遞的信息就越多,別人在你身上學到的知識就越多。另一方麵,你耗費了大量的精力為別人傳遞信息,別人不但不會感激你,反而會認為你是一個善於炫耀自己的人,更何況,所說的每一句話不可能都是別人愛聽的,也許一句說得不到位就可能得罪人,從此對你敬而遠之。看來,那些口若懸河的人確實該改改,否則會吃更多的虧。

尤其是從事推銷這一行業,更應該注意到這一點。推銷員的目的是為了推銷產品,使對方能心甘情願地接受自己的觀點,購買自己的產品,所以,在說話這一問題上必須得多多留意,應該做到讓對方盡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樣才能在對方的話語中,揣摩到對方的性格、心思和購買欲望。

在與人交際過程中,如果自顧自地說個沒完,不管對方的來意、興趣愛好,是很容易被誤解的,那是對自己不負責的表現。當然,對於對方的提問也不能愛理不理,這樣是不禮貌的,容易刺傷對方的自尊心。因此,對於別人的提問要耐心地聽下去,抱著一種開闊的胸懷,把別人的話聽完,真誠地鼓勵對方把想說的話說出來,把想法表達清楚。

當然,也不能隻把自己當成純粹的聽眾,偶爾也要跟著說幾句,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對方說:“我很喜歡月季花。”這時你可以順應對方一句:“我也很喜歡,特別是紅顏色的。”這樣一來,對方就會順著你的話繼續說下去了,從而為彼此間的談話,製造了愉悅的氣氛,談話也就可以順利地進行下去。可是,如果你說出一句大煞風景的話,不但不能繼續話題,還可能破壞雙方感情,為順利交際製造障礙。

與人交談也有一定的規則,雖然它不像交通規則那樣呆板,但是也得遵守著紅燈停、綠燈行的原則。否則,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誤入雷區。在社交過程中,與人談話並不能像與家人談話那麼隨便,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它需要講究一個方式方法,不能單純地把自己當成主角,還要適時地充當聽眾。在恰當的時間裏,把談話內容擴大,以便繼續談下去。而且還要不時地與交談對象互換位置,這樣才能使交談平等地進行下去。

交流是雙向的。在聽完對方的談話後,自己要發表一下意見或建議。如果隻是沉默地聽取而不做任何表示,交談很可能陷入一片死寂的氣氛中,這不利於交談順利地進行。再者,當別人發表完意見後,無形中就等於把說話權交到了你的手裏,此時,完全可以毫無顧慮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表現自己。

(2)要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上麵已經談到了,上帝創造人的時候,隻給人一張嘴,卻給了人兩隻耳朵,其目的就是為了告訴人們要養成多聽的好習慣。曾有科學家做了一項調查研究,研究對象是一批受過訓練的保險推銷員。科學家把成績最好的10%和成績最差的10%做對比,結果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受過同等訓練的人,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呢?原因就出在他們每次推銷產品時,在講話的時間長短上。業績差的那一部分人,每次推銷時說話時間累計為30分鍾;而業績最好的那一部分人,每次推銷時說話時間累計隻有12分鍾。

人們或許不明白,為什麼隻說12分鍾的推銷員,會取得較理想的成績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說的少,聽的自然就多了。在傾聽過程中,他們能獲得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且,他們可以利用傾聽的時間,思考、分析顧客的各方麵信息。然後,針對顧客的各種情況、疑惑、內心想法,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結果業績自然優秀。

善於傾聽不但對人際交往有很大的好處,對企業而言,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鬆下幸之助就是一個很好的聽眾,這也是鬆下電器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之一。他說,如果你對手下人提出的意見、建議不加理睬,那長此以往,他們就不願再提了,這樣容易使員工產生懶惰的惡習。他們認為提了也沒有用,你也不會聽,幹脆光聽你的不就可以了。在這種情況下,員工的積極性還能高嗎?腦子還會開動嗎?智慧還能被激發出來嗎?顯然不行,這樣一來,公司就會顯得死氣沉沉,效益也不會好到哪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