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說話因人而異,交談分清場合(2)(3 / 3)

就在周勃大禍臨頭的時候,薄太後出來勸文帝說:“皇上,周勃謀反的最佳時機是您未即位時,當時先皇留給您的玉璽在他手上,而且他還統率著主力部隊,但是周勃一心忠於漢室,幫助漢室消滅了企圖篡權的呂氏勢力,把玉璽交給了陛下。現在他罷相回到自己小小的封國裏居住,怎麼反而在這個時候想起要謀反呢?”聽了這話,文帝的所有疑慮都打消了,並立即下令赦免了周勃。

可見,說話抓住關鍵是非常重要的。找到說話的重點,是每一個想要成大事者都必須修煉的能力。要學會通過短短幾句話,切中對方要害,從而達到說話的目的。

講話如果抓不住重點、拐彎抹角、不著邊際,容易讓人厭倦。假如一個說話不著邊際、洋洋萬言卻切不中要害的人與別人談業務,對方肯定會疲憊不堪,甚至會感到厭煩和惱火。

有一種人,人們永遠也不知道他想說什麼,這種人總在問題的周圍繞來繞去,似乎總在盡力避免問題的實質。他們的思想銜接不起來,讓人無法理清他們的思路。倘若說話總是如此不著要點,會讓人無法忍受。

在生活中,人們都不喜歡與說話拐彎抹角、滔滔不絕、說話不著邊際的人交流。這樣的人會使聽話者失去耐心,即使聽話者多次看手表,提示時間,他們好像視而不見,似乎沒有說完的時候,這樣的人討厭至極。

一個有遠大抱負的年輕人,不能有這種習慣,否則會影響事業的發展,因為這種不好的習慣,是成功的敵人。凡是工作效率高、有較高管理才能的人,無不說話簡練、利落、主題明確。而人們也喜歡和這樣的人做朋友,他們恰恰也是事業有成、口碑極好的人。如果隻是簡簡單單地通電話,他們不會有多餘的問候和致謝,而是三言兩語,直奔主題,還沒有等別人反應過來,他們已經說“再見”了。和這樣的人打交道真是一種享受。他們不會麻煩人,更不會無端地耗費別人有限的時間和精力。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願意窮其一生去學習各種知識,但他們卻完全忽視了語言能力的訓練和提高,這常常使他們顯得木訥呆板。也許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裏造詣很高,但在社交場合,卻羞於開口,沉默不語,顯得無足輕重,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8.讓別人先說,自己後說

上帝造人的時候,隻給人一張嘴,卻給人兩隻耳朵。為什麼呢?這是要求人們要多聽少說,唯如此,才能從對方的談話中挖掘更多的信息,才能對加深相互了解或深度交談有所裨益。

英國一家大型汽車公司準備采購一批汽車坐墊。為了爭取這個大客戶,三家生產汽車坐墊的公司都做好了樣品,等待汽車公司高級員工的檢驗。為了買到最好的汽車坐墊,汽車公司的高級員工準備讓這三家坐墊生產廠家進行最後的較量。於是,給三個坐墊生產商各發了一個通知,讓各廠代表準備最後一次角逐。

湯姆是三個代表之一,當他代表公司與汽車公司高級人員商談時,正患著咽喉炎。當汽車公司高級員工要求他描述自家產品的優越性時,他在紙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尊敬的先生們,我嗓子啞得厲害,幾乎不能發出聲音。因此,我把說話權交給在座的各位。請原諒我的不禮貌。”

汽車公司總經理看到這段話後,說:“我來替你說吧。”他陳列出湯姆帶來的樣品,非常仔細地描述了它的優點,在座的每位領導都發出了讚歎的聲音。汽車公司的總經理一直替湯姆說好話,而湯姆隻是象征性地點點頭或微微一笑。不料,這樣的洽談卻贏得了汽車公司的青睞,湯姆與汽車公司簽訂了價值180萬的訂購合同單。

後來,湯姆回憶說:“當時如果我和其他廠家的代表一樣,對自家產品侃侃而談,說不定我會失去這次合作機會。我之所以能在其他代表中脫穎而出,是因為我把說話權交給了汽車公司的總經理,而我卻把自己當成了一個聽眾。通過這次經曆,我真的發現把說話權交給別人,有時是多麼有價值啊!”

一個商店的售貨員,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拚命稱讚自家產品,不給顧客說話的機會,很可能失去一位準客戶。因為,不給顧客說話機會,就不會了解顧客的需求,盡管把自家產品誇得天花亂墜,但卻不符合顧客的需求也是枉然。所以,讓自己充當一名聽眾,並沒有什麼不好,傾聽也是一種收獲。

把說話權交給別人,有時比自己嘮叨更有價值。事實上,每個人都不希望被別人忽視,都希望自己成為交談中的主角,一旦別人能滿足自己的這個願望,就會由衷地願意與這樣的人接觸。反之,如果對方一味地把自己當成聽眾,勢必會讓自己產生逆反心理,認為對方對自己不夠重視。

那麼,究竟該如何才能把說話權交給別人呢?

(1)控製自己的說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