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一種壓抑,是一種對自我內心潛能的人為壓抑,更是一種恐懼,一種損害自尊和榮譽的恐懼,所以生活中,我們隻有比別人更相信並且珍愛自己,我們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當我們遭到冷遇時,當我們受到侮辱時,一定要自尊自愛,把羞辱作為奮發的動力,激勵自己去戰勝一個個難關。
給自己戴一個假想的蝴蝶結
自卑是一種對自我內心潛能的人為壓抑,更是一種損害自尊和榮譽的恐懼,所以生活中,我們隻有比別人更相信並且珍愛自己,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開創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珍妮總覺得自己長得很一般,沒有高挑的身材和漂亮的臉蛋,為此她很自卑,走路都是低著頭的。有一天,她到飾物店買了一個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讚美她戴上蝴蝶結後很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進教室,迎麵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抬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回家後,她照鏡子時卻發現自己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她這才想起來,出飾物店時曾與人撞了一下,一定是那時候弄丟了。
不過,珍妮想,以後她再也不需要蝴蝶結了。
其實,細想一下,我們身邊有很多自卑的人,隻是,他們可能沒珍妮這麼幸運,還在受著自卑的折磨。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認為,人在生活中時刻都可能產生自卑感,比如先天的、生理上的缺陷,在家庭中的地位,進入社會後人與人之間的利害衝突等,都可能讓人產生不完滿、不得誌、比別人差的情緒。他們可能因為拿自己和周圍的人進行比較而感到氣餒,他們甚至還會因為同伴的憐憫、揶揄或逃避,而加深自卑感。自卑來源於心理上的消極和自我暗示。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對自己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不恰當的認識,自卑就是一種過多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是一種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他人的自我意識和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是由主觀和客觀原因而造成的。自卑是每個人都具有的,隻不過有些人自卑傾向過於嚴重。自卑心理是人生中最大的障礙,隻有成功跨越自卑的障礙,對自己充滿信心,才能達到人生的巔峰。
很多人的自卑心理來源於心理上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不可能”等,對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等自身因素自我評價過低,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行為畏縮、瞻前顧後、心理承受能力差、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等。
哈佛教授認為,自卑是一種對自我內心潛能的人為壓抑。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人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出現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虜,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會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揮,難有作為。因此,哈佛教授常常教育學生,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克服自卑心理。
心理魔法書:
要超越自卑,就要經常在潛意識裏跟自己說“我一定行”,這樣你慢慢就會發現“天生我材必有用”,原來自己一直都是最棒的,一直都是最出色的,你的人生也將由此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每個人的內心都殘留著過去失敗的傷疤
自卑的人,總是一味輕視自己,總感到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麼也比不上別人。這種情緒一旦占據心頭,結果是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憂鬱、煩惱、焦慮便紛至遝來。倘若遇到一點困難或者挫折,更是長籲短歎,消沉絕望……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凡·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凡·高不是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凡·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第二年,這位父親帶兒子去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閣樓裏。”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各個港口;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20年後,在回憶童年時,伊東布拉格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好在父親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沒有輕看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