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唐百川獻計(1 / 2)

“王順德明著尊重王柳川,實際處處提防、壓製,澤州長史王崇安的一個侍妾不久前被王順德的外甥張侃玷辱,王崇安去找張侃理論,反被打了一頓,如今恨的要造反,我以為這是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你的意思是謀取上黨?”

“上黨是個好地方,有了這塊根據地,將來管他長安怎麼折騰呢。”

李默點點頭:“若要謀取上黨,需動用大量兵力,此事得仔細謀劃。”

唐百川道:“王崇安的使者,曾來見過我,送給我一份地圖。”唐百川從貼身衣袋裏取出一份地圖送給李默,上麵詳細記錄著潞澤地區的山川河流、道路和軍事堡寨,十分詳細。

“屆時陛下若問起取上黨的策略,國公爺可做到心裏有數,言之有物。”

李默選在這個節骨眼上玩失蹤,不管是有心的還是無意的,不可避免的要在寧家兄弟二人的心裏留下一絲陰影,隻怕是將兩個人都得罪了。

所以要想在朝堂站穩腳跟,就得趕緊立下一樁奇功。

唐百川思慮周詳,什麼都替他想到了,李默很感激。

其實李默本人也很看重上黨地區,這一地區地勢封閉,四麵環山,自成一體,地理位置又十分衝要,北可遏製蕭健,東可控禦王寅,南可屏護洛陽,若是占據了這個地方,他在朝堂上便有了立身的資本。

這些年他的勢力雖然發展很快,舊部很多人都成了將軍和刺史,但迄今為止仍然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

為臣子者謀求自己的地盤謂之不忠,但若沒有自己的地盤,便是皇帝砧板上的肉,皇帝想貶你隻需一道詔書,要殺你,不過一隊禁軍、幾個捕快的事,代價太低,太容易了。

而皇帝不可能個個都英明,老子英明神武,兒子糊塗蛋的人也大有人在。而且再英明的皇帝也有他犯糊塗的時候。為了長遠計,自己是時候經營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了,有了它,他在朝堂的腰杆更硬,縱然是遇到大風浪也有退身之處。

獲知李默在絳州,寧是勤下詔,遣羽林軍都尉、傅西山的幼弟傅南山率一營禁軍奔赴絳州把李默接回長安。

人尚未進京束英趕來傳了一道旨意,說衛國公公忠體國,十分辛苦,特準帶職歸附休養。

後又慮及李默身體尚未恢複,不宜操勞過度,敕令其卸任軍器使一職,並將軍器監(機器局)事務暫時移交給寧檜掌理,讓李默以衛府大將軍的身份在家休養。

李默對皇帝的體貼感激涕零,山呼萬歲。

衛國公府,鏡湖西岸,原來的荒地都被開墾出來種上了蔬菜,綠油油的一片看著就很舒服,千秋學社已經建成,首批四十五名學生已經入駐,他們中大的十六歲,小的隻有四歲,有男有女,男多女少。

學堂占地麵積有二十畝,教學區和生活區分開,女學生的宿舍設在湖東岸內宅裏,這是寧櫻的主張,說是便於照顧她們。

男孩子四人一間,地方很寬敞,設施都不錯,食堂雇有三個廚子,兩個是殘疾老兵,一個是真正的大廚,做的飯菜很可口,蔬菜除了學生墾荒自種,主要從外麵購買,學社的經費很充足,吃喝方麵不虧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