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祧,”畫室裏,蘇丹青熟練地在調色板上調色,“昨天晚上你在看什麼照片?”
我愣了一下,隨即如實回答:“是我和善美的照片。”
蘇丹青停下調色:“能拿來讓我看看嗎?”
“好的。”我飛快跑到蘇丹青的臥室,拿出一疊照片,回到畫室。
蘇丹青按照順序瀏覽著照片:“很溫馨的畫麵。是什麼時候拍的?”
“是在訂婚典禮上拍的。”
蘇丹青點頭笑笑:“年輕人的花樣就是多。”他把照片還給我,“孫祧,你對生活的理解飽含著感情,這一點很好。不過呢,我要提醒你,過分沉溺於回憶,會毀了自己。我相信你可以把生活中的感情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在藝術中,你能找到感情寄托,這對你是有好處的。”
我小心翼翼地把照片裝入袋子裏,放到旁邊的架子上。我和善美之間留下的可以紀念的東西太少,這是我最珍貴的東西。
畫布前,蘇丹青輕聲歎氣,拿起畫筆,開始對畫布上色。
挫、拍、揉、掃、跺、拉、擦、抑、砌、劃、點、刮、塗、擺……
窄畫筆、寬畫筆、扇形筆、圓頭筆、尖頭筆、豬鬃筆、油畫刀……
蘇丹青靈巧地運用各種畫具和技法,看得我眼花繚亂,仿佛是在觀賞一場精妙絕倫的表演。
“時間差不多了,吃午飯吧。”蘇丹青忽然停下手裏的畫筆,令我言猶未盡。
將視線從蘇丹青的手上轉移到畫布上,我不禁歎為觀止:大色塊已經基本完成,整體的感覺已經呈現出來,局部的細節也已經處理完畢,一種春風吹動楊柳的春意躍然紙上。
眼前無景,心中有景。若是沒有數十年的情景寫生功力,是不可能畫出如此自然美妙的景色的……
“傻小子,看什麼呢,吃飯了。”蘇丹青拍了拍我的腦瓜。
一邊吃午飯,我一邊問他關於油畫技法的問題。他非常耐心地向我解釋,甚至對著空中手舞足蹈。
“所謂揉,就是指把畫麵上兩種或幾種不同的顏色,用筆直接揉合的方法,顏色揉合後產生自然的混合變化,獲得微妙而鮮明的色彩及明暗對比,可起到過渡銜接的作用。拿筆的姿勢是這樣,施力的角度是這樣……”
蘇丹青一邊說,一邊手拿筷子示範起來。看著他投入的樣子,覺得他比孩子更加可愛。
午飯是蓉兒早上就已經做好的,我們隻需放在微波爐裏熱一下就可以了。她做其他的家務不行,不過做飯倒還有點本事。大概是在紐約生活的經曆鍛煉了她。
吃完飯,我們又把自己關到畫室裏,全心全意地撲到油畫上。
“孫祧,過來,你來試著處理這棵樹的底部。注意樹根和河岸的顏色對比。”
蘇丹青索性把這幅畫當成教學工具,把繪畫的時間當成上課時間。
“很好,就是這樣。把畫筆給我,你繼續看我畫,畫麵中有什麼不諧調的地方,就提醒我。”
我們兩個一邊作畫,一邊討論,倒也怡然自得。不知不覺中,我忘記了一切,眼裏和心裏都隻有麵前色彩斑斕的油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