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節
連奪三城
夢遊拍拍狐狸精:“幹得好!”
靠天靠地,不如靠狐狸精。要問狐狸精為什麼有如此的本事,別忘了,狐狸精是上古神獸,天造地化。夢遊隻是半道出家,還嫩著呢。狐狸精是看上了他的大龍蝦,不然的話,還不一定願意寄生在他身上呢。
千寶萬寶,莫過狐狸精是個寶。總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奇跡。也怪了,她怎麼知道草帽還能這麼用呢?
夢遊折身返回軍營地,命令放開小飛等人:“小飛,快去通知夫人和元帥,調虎離山已完成,讓他們按部就班,快速通過。”
剛才把小飛這些人嚇壞了,沒想到,胡軍師安然無恙回來了,調虎離山已經完成。不管是真是假,最高統帥下令,嚇死也不敢違抗。答應一聲,撒腿就跑。
簡單說,盧植和王璽兒接到命令,迅速通過羅鍋嶺,神不知鬼不覺,在指定地點埋伏好。
一切就緒,夢遊催促盧懷擂鼓攻城。當然,隻是擂鼓,搖旗呐喊,並不攻城,再看劉詢城堡,城門緊閉,城牆上的士兵不算多,縮頭縮腦,悄無聲息。不用說,城內沒有多少士兵。
在夢遊的督促下,攻城士兵加緊呐喊,聲勢浩蕩,驚天動地。
該著夢遊露臉,事態的發展,完全按著夢遊預期的方案進行。劉詢沒有了解數,隻好向劉奭、劉驁求救。劉驁是個昏君,明哲保身,一兵一卒都未派。還是劉奭,緊急調集近四億軍隊,迅速趕往劉詢皇城救援。
一切順理成章。
王璽兒佩服得五體投地。慶幸自己慧眼識英雄,就看出胡仁德才兼備,非同凡響,絕不是小乞丐、叫花子。剛才還擔心胡仁是否言過其實,能否真的調虎離山;現在再看,果然是語重泰山,不打狂言,三億大軍被他輕鬆調離。神人也!
大軍順利到達指定地點,埋伏好,派出大量斥候探馬,打探劉奭城堡的消息。
人不困乏馬不饑,兵精糧足等時機,百尺竿頭指蒼穹,更進一步斬劉奭。
王璽兒摩拳擦掌,能否奪下劉奭的皇城,在此一舉。劉詢、劉奭,與自己有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抓到劉奭,非把他千刀萬剮了不可。
探馬來報:“報夫人,劉奭皇城正在集結兵馬,大約有四億軍隊,要去救援劉詢,不用一時半刻,大軍就會開拔”;“報夫人,劉驁城堡,歡歌笑語,沒有集結軍隊的跡象,不可能救援劉詢。”
王璽兒點點頭:“好!再探再報。”
“報!夫人,胡軍師到。”軍兵來報。
“好!快快有請!”王璽兒暗自高興,胡仁來了,這就意味著萬無一失了。
“兄弟,你的任務完成了,辛苦了!快快坐下休息,待我拿下皇城,就讓兄弟坐上皇帝的寶座。”王璽兒鄭重其事地說。
夢遊含蓄一下說:“嫂夫人,謝謝你的好意。兄弟我才疏學淺,出身卑微,不堪重任。也不需要高官厚祿。等拿下皇城,兄弟什麼都不要,隻要一個人,嫂夫人答應了,兄弟轉身就走,絕不幹涉嫂夫人的宏圖大業。”
“誒--,兄弟,說哪裏話。就算兄弟不願意離開丐幫,嫂嫂也不勉強,高官厚了還是免不了的。拿下皇城,嫂嫂就給兄弟置辦田園房產,讓你享受榮華富貴。實在脫離不了丐幫的兄弟,就把你的那些丐幫兄弟請來,一起享受榮華富貴。嫂嫂一定能做到。”
“是呀夫君,就聽夫人的,把姐姐(彩荷)也接來,我們一起,共創美好家園。”小紅說。
小紅是個直腸子,當然不想夢遊離開。還想說什麼,一個軍兵急匆匆來報:“報--!軍師,夫人,劉奭大軍已經出城,方向是劉詢城堡。”
王璽兒立即下令:“張寒、袁峰,我命令,你二人率領一百萬精銳搶奪城門,占領城牆,確保城門暢通無阻。完成任務首功一件,完不成任務軍法處置。其他人隨我攻城。兄弟,你和小飛在此等候,靜等佳音。”
說完,王璽兒率領五千萬虎狼之師,像離弦的箭一樣,一馬當先,直撲漢元帝劉奭皇城。
頃刻之間,原地上隻剩下夢遊和那一萬軍兵。他站在那裏沉思一下:“劉奭四億大軍去救援劉詢,盧植四點五億大軍在半路埋伏攔截,必定是一場凶殺惡戰。如果敵人不肯退讓,必定是魚死網破,盧植大軍最少也要損失過半。如此損失慘重,得不償失,如果損失一半人馬,再想占領劉詢和劉驁的皇城,恐怕力不從心。”看看小飛:“小飛,你化裝成劉奭的軍兵,給劉奭大軍送信,等兩軍交戰的時候,就說劉奭皇城遭到攻擊,已經淪陷,讓他們速速撤軍,救援皇城。”
夢遊的擔心是準確的,解決辦法也是恰當的。在劉奭大軍頑強抵抗的時候,來這麼一手造謠惑眾,擾亂軍心,必定動搖劉奭大軍,喪失信心,失去戰鬥力,進退兩難,一敗塗地。
打發走了小飛,該去看看王璽兒的攻城情況了,如果有意外,順便幫她一把。
並不是擔心王璽兒,而是擔心小紅。小紅忠誠仁慈,俠肝義膽,護主心切,為了王璽兒,可以豁出命去。夢遊實在不願看到小紅橫屍疆場。
夢遊立即帶領一萬人馬,隨後追上去。
等追上王璽兒,攻城大戰已經拉開序幕。要不說夢遊是個現代人,對古代戰爭存有許多見解,他就設想到劉奭沒有防備,疏於防範。果然,劉奭城堡大開城門,毫無察覺,不知道死亡就在眼前,一股腦把大軍全部派出去救援他爹。不遺餘力,隻要他爹劉詢安全,他自己就安全。殊不知,盧、王聯軍設了個天大的圈套,就等著他一頭鑽進去。
城牆上的軍兵遠遠就看見一股塵埃衝天而起,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還以為是龍卷風,等攻城部隊來到城下,才覺得事情不妙,立刻下令關閉城門,但已經晚了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