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觀的位置坐北朝南,隱在山坳的鬆林之中,雲康從山下遠遠望去,見一路曲徑通幽,略顯神秘。
星藝公司的新人隊伍一路拾階而上,最後走到峰頂的開闊地,才算到達此行的目的地棲霞觀。
雲康對棲霞觀有一些了解,唐玄宗時期修建的道觀,如今已改名叫做“仙翁祠”。棲霞觀雖是一座道觀,但從外表看去,卻很像佛教的一座古廟。
道觀規模不大,隱藏在山林當中,顯得非常不起眼。此時不是節假日,天氣霧霾陰沉,來五峰山旅行的遊客並不多。雲康一路走上山,途中隻見到稀稀拉拉幾名遊客。
別人都背著行李,拖拉著行李箱,順著山坡走到山上的道觀,已經累得氣喘籲籲。隻有雲康輕鬆愉快,一路觀景,不時用手機拍幾張照片,好像遊山玩水一樣。
走到棲霞觀的前院子,看見門前豎了一座《唐玄宗敕封仙人張果記》碑,大唐開元二十三年設立。雲康上前看碑文內容,由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下旨寫成,記載了籌建棲霞觀的整個過程。
陳經濟喘了兩口粗氣,已經累得不行,幸好沒隨身帶太多東西來。他轉頭看見石碑,對雲康說:“那是什麼碑,上麵寫了什麼東西?”
他最喜歡打聽風景區有什麼典故,抹一把汗說:“咱們要知己知彼,知道古代是誰的地盤,肚子裏有譜了,才放心。”
“這是皇封仙家聖旨碑,唐玄宗設立,五千年曆史中唯一的一塊。”雲康一邊四處打量周圍環境,一邊對陳經濟說道。
在雲康的印象中,以前好像不止一次來過五峰山棲霞觀。但此時他站在道觀之前,看這一座陳舊古老的小廟,又突然感覺非常陌生,說不出來是什麼原因。
陳經濟眼睛發亮,連聲叫道:“唯一的皇封仙家聖旨碑,是不是很值錢?至少得好幾百萬吧!”
雲康白了他一眼,半開玩笑說:“這石碑的確珍貴,有很高的道教考古價值。你想拿回去賣嗎,沒有買家敢收,或者你死了以後立在自己墳前當墓碑。”
陳經濟“呸呸”兩聲,“這是什麼話,死不死的多難聽。我覺得石碑立在這風吹日曬的,倒不如放進屋裏好……”
他邊看石碑,邊嘖嘖歎氣,“聽說一個佛頭石像都賣幾百萬,石碑這麼大一塊,比佛頭用料多好幾倍,肯定能值不少錢。”陳經濟最看不得別人暴殄天物,這麼值錢的東西,隨便放在院子裏,真是敗家呀,讓人心疼!
雲康四下看去,見棲霞觀周圍有斷頭少臂的石人,殘缺不全的古碑,已經被風雨嚴重侵蝕,一些碑文難以分辨字跡。這裏是張果老修煉的道家聖地,古碑和石像多跟修道有關。
陳經濟肉疼不已,連連捶胸跺腳,最後自我安慰:“不看了,不看了,有錢土豪都任性,隨便去敗家吧,反正不是我的東西,眼不見心不煩。”
這時新人們四下亂看,他們在山下看五峰山很失望,對棲霞觀也不抱幻想。來到跟前,果然隻看見一座古廟,又小又舊,橫匾題寫“至高無上”四個字,根本沒有稀奇景色,隻是稍略有一絲古意。
拍攝組的工作人員比他們早到半小時,拍攝裝備和器材都搬運到山上來,這時正忙碌著往後院搬東西,安裝各種拍攝儀器。
星藝公司事先派出公關,已經跟棲霞觀洽談好,借道觀後院的幾間空廂房放置器材。
雲康去跟棲霞觀的觀主聊了幾句,是一位老人家,非常樸實熱情,對仙俠劇組表示歡迎,願意盡力提供方便。
他向觀主打聽張果老的修行洞府,老人家告訴他,張果老在棲霞觀後麵的仙翁洞修煉,那是一個神仙洞。
這時聽見領隊用喇叭說:“大家集中一下,認真聽我說。你們去後院旁邊的樹林裏搭帳篷,今晚有可能會下雨,都注意帳篷防潮防濕。山裏氣溫低,要多穿點衣服,千萬別感冒了。”
雲康看一看天色,搭完帳篷後應該還有時間,他打算去仙翁洞走一遭。
新人們聽見要搭帳篷,都開始興奮。山中的景色沒有想象幽美,但他們的心態仍是遊山玩水,男男女女搭帳篷野遊什麼的,最有趣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