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我們不可能離群索居,笛福筆下的魯濱遜漂流到荒島上,也有一個“星期五”陪著,最後他還是回到了人群中。可見,人是不能脫離人群、脫離社會的。而如老話所講:“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生活中什麼人都有,包括我們不喜歡的人。
你能夠與那些你不喜歡的人交往,而且交往成功,並轉變對他的看法。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算你有高明的交際術了。美國的馬爾藤博士甚至這麼說:“常常勉強自己去同本來不願意交往的人交往、親近,這是最好的一種訓練。”
與自己性情不合,甚至相悖的人交往,有時真能產生妙不可言的效果。
據說蘇格拉底為了修身養性,以便在一群惡女人煩死人的嘮叨和嗬斥聲中淨化自己的精神,才娶了一個心胸狹窄、冥頑不化的悍婦做妻子,婚後,蘇格拉底不能在溫柔鄉享受細膩纏綿的愛情,倒是在與悍婦交往中訓練了超人的耐性和機智。
有一次,當蘇格拉底受到悍婦一通責罵後,他本想走出門去,不料剛到門口,悍婦將一桶冷水從窗口對著他潑去。蘇格拉底輕鬆地笑著對她說:“我早就知道,雷霆過後必有甘霖。”
人們問蘇格拉底娶悍婦為妻的真實動機是什麼,他說:“擅長馬術者總是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了。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的女人,天下還有什麼樣的人不能相處呢?”
我們必須承認,蘇格拉底是成功者,因為他成功地征服了悍妻的心。
不要隻想著和自己投脾氣的人打交道,不妨試著和自己不喜歡的人打打交道,也許他們是你不喜歡的“悍妻”。但他們也是活生生的、獨具特點的人。不過與自己不同罷了。
會處世的人教會我們如何與自己不喜歡的人打交道:
(1)不要為小事而與對方爭個臉紅脖子粗;
(2)伸出友好之手,主動和對方打招呼;
(3)把自己想像成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4)接受他的本來麵目,不要強迫別人接受你的觀點;
(5)努力去想對方做對了的事,發現他們優秀的一麵;
(6)以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對方,影響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