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北戰術差異(2 / 2)

下詔所有的節度使都停止進貢,清理宮中的貢品,遣散宮人。

同時把大符氏送到襄州與郭榮完婚。武衛軍已經打下了光州、宿州和壽州。如果不是糧草不濟,淮南也許就拿下了。可是光憑荊襄養活不了已經困頓不堪的國家。郭榮聽取了高保融的意見,以安撫地方為主,攻掠為輔,和李弘冀在廬州對峙。

李弘冀總算換過了一口氣。南唐水師在淮河和江水戰績不錯,好不容易打造起來的江夏水師被伏擊差點全軍覆沒。不過郭榮得到了銅綠山,在江水沿岸修築炮台,封鎖江麵。

李璟和李弘冀也在做同樣的事情。淮河與江水,已經不像兩年前那麼隻靠艦隊就能通行無阻。

火炮,太過沉重,搬運不利,可是用來結合已有的城池進行守城,可以說是威力無窮。

隻是火銃的製造,不管是大周,還是大唐都造不出合格的槍管。火銃完全比不上弓箭,在大集群作戰時,完全就是雞肋。

事實上,即便是在渤海郡,步槍的有效射程也隻是在三百米到六百米之間。隻有很少一部分神槍手能夠在六百米以外擊中對手。這個射程其實與集群作戰時的弓箭手以及弓弩手的射程差不多。

大周和大唐的火銃就慘了點,用鉛子散彈,射程全部在兩百米以內。好處就是一大一大片,聲勢駭人。沒有接觸過,或者軍紀不好的軍隊,一定是會在很短時間內造成崩潰。

火銃製造困難,那就造小炮,能夠用小車拖著走的小炮出現了,用的是鉛彈,對付密集陣型的大軍非常有效。

缺點就是隻能是前三板斧,一旦敵人形成了衝鋒,這些炮拖不走,隻能成為敵軍的戰利品。

孫睿永竭力改進火炮。而渤海郡拋棄了火炮設計。專門研究火藥、子彈和炮彈,因為火炮發射係統太過複雜,而炮彈造好了,加上飛翼,一樣能夠達到火炮的效果,而其它輔助係統又不需要那麼多。何樂而不為?

這是從迫擊炮中得到的一個方向。當然,這也是高繼衝有意誘導的結果。

這是研究方向和理論上的不同。而最關鍵的就是,渤海的軍械廠,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火炮生產線的時候,火炮已經注定要淘汰了。工匠們自然就不會再在上麵下功夫。他們開始研究怎麼樣建造更加大的水壓機,壓出更加大的炮彈殼。研究怎樣在隻有炮彈殼和火藥的條件下,炮彈能夠飛得更加遠和更加準。

東海艦隊對打上三四輪炮才命中一兩發炮彈的發射方式實在是膩味了。這太浪費了,按照閔平江的想法應該是百發百中才對。但是實際上根本做不到。總是處在試射,校準,再試射,如此往返,擊中速度稍微快一些的艦船,完全要看運氣。

為了彌補這個缺點,軍械廠又把以前的能夠連續發射的機關槍撿起來,他們要製造一種小型的,能夠快速發射大號子彈的機關炮。它們認為大炮太浪費了。那麼多鋼材用上去,還不如直接用艦船去撞,反正現在還沒人造出同樣的鐵骨鐵甲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