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作的安排要有先有後(1 / 1)

有的企業員工時常報怨,工作千頭萬緒,像是一團亂麻,一時都不知從何下手,而工作的進度又這般緊,該如何應對呢?經驗豐富的員工會告訴他們:這工作先後可是有講究的。在各式各樣的工作都有期限的基礎上,要提升工作效率,不但要幹得好,還要幹得巧。這裏麵的奧秘就是工作能力。

所謂工作能力就是安排工作先後順序的能力,即在製訂計劃、構思的時候,應考慮如何展開工作。聰明的員工在不斷比較行為的結果,並在期望達成的目標中判斷和歸納出一條勝出的快捷方式。實踐出真知,經常反省自己的表現,能吸取教訓和增強洞察力,這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更容易達到勝出的目的。

當然,對各種可能性的預測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避免你在未確定的事情上白白浪費時間。另外,隨時注意事物的發展趨勢,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是否掌握要領,常常可以透過當事者能否適時地變化優先順序來進行判斷。

企業家都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但實際上卻不大可能,也很難判斷。因為人的能力和工作效率是存在差別的,即使同等條件下完成的工作,對某些人來說足以完成平時工作量的三倍;而對有些人而言,卻隻能完成他平時工作量的一半。從工作的過程到結束,正確的方法也不止一個,所以要公正地判斷工作是否成功,是相當困難的。隻是,絕大多數的工作,並不像具有學術性質的研究工作一樣,隻要花時間一項一項去完成就行了,大多數工作是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所以通過設定最低標準,才能使工作更上手。

作為企業員工,對於上司所托付的工作,隻需做到讓對方滿意的水準即可。如果一定要追求完美,會浪費許多不必要的時間,有時了解本職工作,就是掌握最低限度的工作要求,在沒有必要時抽身而退,避免朝錯誤的方向“枉費心機”。因此,員工在接受一項工作時,就應當牢牢把握住企業或上司對這項任務的基本要求。例如你可以問:“這項工作,以這樣的期限(3月5日為止)完成好嗎?還有其他須同時完成的工作嗎?”這樣便可把握住對方的意圖,適度地完成相應的工作。

為了能在期限內完成各式各樣的工作,就必須牢牢記住各種工作的優先順序、完成日程等。在每個月、每周、每天中,都必須分別決定好待辦任務的優先順序,雖然煩瑣,但若養成習慣,處理起來就很方便。

也就是說,將所有的工作以一個月、一周、一天為單位列出清單,每天按照優先順序進行處理。在排列工作的優先順序時,常常是從截止日倒著推算,算算應該從什麼時候著手該項工作,以便從容不迫地進行。

排列先後順序時,人們往往會將自己比較喜歡、做起來比較得心應手的工作排在前麵;相反,也有人習慣將自己討厭或不太擅長的事優先處理。

對工作的先後順序安排,要在每天早上瀏覽一次,然後確實執行,直到下班前或就寢前。也就是說,如果先花點時間來思考工作的優先順序,那麼在具體實行的時候,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全心全力地衝刺。

當然,工作是不能像學校生活一樣按固定日程來進行的。朝令夕改是十分普遍的現象,甚至在十分鍾前決定的事也有可能被全盤推翻。如果出現了這些情況,我們不要生氣,更不能意誌消沉,因為這些情緒的反應對於工作的完成是毫無幫助的。此時不如心平氣和地想想對策。

工作先後有講究,更多情況下是因人而異的。這個先後的尺度是由工作效率來衡量的。卓越的意識會引導你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效率,從時間、行動、進取、方向等方麵幫助你適應競爭的激烈環境。從自己的自身條件出發,科學分配好工作的先後順序,按照企業的進度要求,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