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作家雷巴柯夫說過:“時間是個常數,但對勤奮者說來,是個變數,用‘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五十九倍。”當我們在談論效率問題時,不可回避的就是工作的實效。要知道,沒有期限的工作是不能稱之為工作的。
工作是透過某種形式表現自我的方法。無論在什麼職位上的工作,若不用某種形式表現出來,那就像水中撈月,是空的。所以,我們說,工作還有另外一個解釋,就是必須在所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工作量。
專家學者們的工作,必須以探求真理為目的,例外和法則之外的事,必須加以禁止;但是,在商場上,即使隻有百分之一的可能,若能充分利用這百分之一的可能,也能確定工作的方向,尤其在企劃和開發方麵,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也就是說,在期限內究竟能夠把工作做到怎樣的程度,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超過期限的工作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職場上有各種必須進行的工作,但隻有決定了期限的工作才是應從事的工作,所以大家應該把“期限”這個概念灌輸到腦中。工作常常是與期限聯係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在掌握工作的基本概念時,一定要記得在期限內完成該做的事。“切勿坐耗時間,須知每時每刻都有無窮的利息;日計不足,歲計有餘。”這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的名言。這個利息是多麵的,大到企業的生存,小到員工的薪金。所以,每個工作者都應該養成始終把握期限的習慣。也就是說,在接受工作時,必須同時考慮到相應的期限,以及如何在期限裏出色地完成任務。
“這項工作,到什麼時候必須完成呢?”
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就很可能會得到“盡可能快一點”的回答。但重要的是,我們還要深入去了解所謂的“盡可能快一點”,是指別人究竟期待要多快。還有你是否具備了快一點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效率。
這時,你不妨這樣問自己:
“現在我做這項工作大概要花多少時間,在這之後,準備做哪件事,大概會進行到明天上午十一點鍾左右,那麼這項工作和那項工作,究竟哪一項先做好呢?”
這樣就可以把工作的優先順序和必要性、期限等都搞清楚,不致延誤工作的進程。
每艘船的船長都會將每天的行程放在視野所及的地方。
每個飛行員也都能隨時準確地告訴你,任何時間飛機所在位置及飛行高度。
企業家和員工也要懂得這個道理:任何實現目標的行動都不是盲目的。行動前的預測性和前瞻性是保證企業效益的重要依據。
所以,企業家也要像船長一樣,在公司運營上,有個完善的計劃,對員工的工作進度有個整體的把握,這樣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完成計劃。
所以,員工也要像飛行員一樣,在實際工作中,有個完成任務的時間表,以明確何日何時能完成何種工作,這樣就能如期完成相應的工作量。
一個剛入職的員工在進入任何一種工作領域時,都必須強製性地記住每一項工作的任務,這對於日後更順暢地同時完成幾項工作、對完成某項工作所花時間的控製、所進行的工作能否達到標準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職場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我大約有八成的工作都能盡快完成,剩下的二成卻必須花費相當多的時間,我該怎麼辦?其實,在工作進程不順時,一般人都會考慮是繼續努力完成呢?還是就此擱置?或是先做其他的?
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明確的判斷。如果把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在某一時間段來完成,可能隻會事倍功半,不可能取得很大的進展。特別是在進行規劃和開發之際,如果不經常接觸資訊,就不能在需要之時有準確的判斷。因此,單一的工作方法,有時會使人疲憊不堪而毫無成效。要想成為一個工作快手,就有必要在兼顧期限的同時廣泛而全麵地展開工作,並且對以後的工作也須預先進行充分的準備和考慮。
工作效率與工作期限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員工要在期限內完成工作,是完全必要的。在時間的海洋裏,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找得到充裕的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的人,就會節省很多時間。不要將工作期限當作負擔,而要將之當作工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