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枷鎖難無畏(1 / 3)

第七是枷鎖難無畏,囚禁難無畏。我們看經文:

【設複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係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

如果有人,“若有罪若無罪”,“若有罪”是今生造惡業,所以有這個枷鎖之難;“若無罪”是今生雖然沒有造惡業,好像被冤枉了一樣,但是其實從因果來看,根本上沒有冤枉,是因為他宿世有造罪業,所以今生招感這個牢獄之災。

“杻械枷鎖”,“杻”,就是手被鎖起來,就是我們所說的手銬;“械”,在腳曰械,就是腳鐐;手銬腳鐐,都把他綁起來了。“枷”,就是項木,脖子上麵用兩塊木頭把他脖子套起來,鎖起來。“鎖”,就是把他身體綁起來的鐵鏈子,鎖身的刑具。如果一個人他有牢獄之災,你看,手上有手銬,腳上有腳鐐,脖子上有這個枷木,身體有鐵鏈子鎖著。

“檢係其身”,“檢”,就是用木頭釘一個籠子,把這個人鎖在裏麵,這是稱為“檢”,“檢係其身”。

“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前麵都是說他的所招感的苦,稱觀世音菩薩名是能感的因,“皆悉斷壞,即得解脫”,是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應,免離災難,免離牢獄之災。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的時候,杭州有幾十個人都被捕了,據說他們都是黃巢的餘部。那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所以就來不及送到監獄去,全部就近寄放在一個寺院裏麵,把那些犯罪嫌疑人都關在木籠子裏麵,其中有一個人他是被冤枉的。

他們被囚禁的這個寺院裏麵剛好就有一位法師在月光底下,在院子裏麵大聲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些被捕的人就大聲喊:“師父!救命啊!”

法師就跟他們說:“你們好好地一心一意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夠免離牢獄之災。”

其他的人心都是惡心,缺少善根,都不肯相信,都說:“隻有打開這個木籠子把我們放出來,才可以把我們救出來,念觀世音菩薩有什麼用呢?”都不相信。

但是被冤枉那個人他就很相信,他心裏麵就一直默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等到第二天早上要審訊的時候,被冤枉的那個人他那些手銬、腳鐐突然就自動地脫落了,那些官員覺得很奇怪,一審問知道他是被冤枉的,所以就把他釋放了。

這是得觀世音菩薩的感應,能夠免離牢獄之災。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麵開示說,念觀世音菩薩能夠免離牢獄之災的原因也是因為觀音菩薩成就了耳根圓通,獲二殊勝。“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係枷鎖,所不能著。”

“音性圓銷”,音聲的動靜二性都銷滅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聲音的動結、靜結都銷了。

“觀聽返入”,能夠觀照能聽聞的聞性,入流照性,能聞的聞性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所以就能夠亡所,就能夠外在的聲塵脫落。

“離諸塵妄”,不單單是聲塵滅了,色塵等等其它的都滅了。枷鎖是屬於色塵,所以念觀世音菩薩也就能夠枷鎖自脫。

唐朝時候有一位官員叫做董雄,他曾經做過大理寺丞,專門是審案子的一種官員。他因為被牽連,所以被冤枉,關在監獄裏麵就一心一意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晚上的時候,這個枷鎖自動地就落地,而且聲音很大,但是一看的時候,那個鎖頭並沒有壞,當時負責審訊他的禦史張守覺得很奇怪,很驚異,就重新又鎖上,並且還加貼了一個封條。董雄又念《普門品》,鎖又落下來,但是封條沒有壞,後來張守就據實呈報,把董雄放出來了。

抗戰時候,日本人打到廣東。那個時候宣化上人(度輪法師)正在南華寺做監學,虛雲老和尚在南華寺裏麵辦了一個佛學院,宣化上人做佛學院律學班的班主任,監學,他就有親眼見到,親耳聽到一件觀世音菩薩感應的故事。

因為日軍打過來了,所以南華寺那個監院因為同情和幫助當時國民政府的李漢魂將軍抗日,所以就被日本人抓起來,關在曲江馬壩的監獄裏麵。當家師他就心裏麵一直念觀世音菩薩,到半夜的時候,突然那個鎖就自動地脫落了,而監獄的門自動地打開了,他因此而能夠獲得自由。

這個都是屬於免離枷鎖之難,免離牢獄之災。

“若有罪若無罪”,不管你有罪還是無罪,念觀音菩薩都能夠免離牢獄之災。有罪是因為今生造惡業,無罪呢,雖然今生好像被冤枉一樣,但是實際上是前生或者多生以前曾經造惡業,宿世的惡業所招感的牢獄之災。

有些人他看到這個以後不理解,他覺得:“哎呀,我如果是有罪的話,念觀世音菩薩就能夠免離牢獄之災,那些貪贓枉法的人,他是不是念觀世音菩薩也能夠免離牢獄之災呢?”

其實如果一個貪贓枉法的人,心裏麵一直是極度地自私自利,並且沒有懺悔心,隻是好像做生意一樣,說:“我念觀音菩薩,那麼相交換地,觀音菩薩要保佑我免了這個牢獄之災。”

如果是這樣子一種交換的心,做生意的心,肯定不會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感應,因為你的心是惡心,你並不是真正地對觀世音菩薩有信心,也並沒有真正地開啟你內在的慈悲與智慧心,內心裏麵沒有真正的懺悔心,而隻是想做交換一樣地來免離牢獄之災,這個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是因,如是果,你用惡心招感的還是惡報。

有一個人他曾經不理解這個,他問我:“哎呀,師父!這裏麵講若有罪若無罪都能夠免離牢獄之災,那些貪官是不是便宜了?念觀音菩薩他就可以不受審判,不用判刑了?”

不是這樣子的。

實際上我們要明白,不是說好像你做生意一樣的,你捐點錢,然後你就可以消災免難了,不是那回事。而且布施三寶,供養三寶的錢應該是淨財才可以,要是自己合法的勞動所賺得的,這樣才可以。當然啦,如果說以前有犯罪,現在心裏麵真的有懺悔心,有慚愧心,內心裏麵真正地深信觀世音菩薩,而不是以一種做生意的、交換的心態,這樣子的話,當然也可以有重報輕受的機會。

而其實更重要的,這個枷鎖之難更是指名枷利鎖。世間的人一輩子都在忙忙碌碌地追逐名與利,其實時時刻刻他的心都在受枷鎖之難,雖然外表看起來他的身體很自由,但是他的內心一點自由都沒有,煩惱痛苦、執著,所以他的內心隨時隨地都在受枷鎖之難,都在受牢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