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是“舍象”的過程。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掉具體的,表象的,才能夠看清抽象的,抓住本質的。
台灣著名作家李敖有一樣使他出類拔萃的本領:能把任何抽象的東西具體化。而概括的過程就是要將李敖的本領反過來行之:使具體的東西抽象化。
抽象是從許多事物中,舍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的過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抽象就是“舍象”。
感性具體就是人們通過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得到的事物的生動而具體的形象。抽象的也就是不能具體經驗到的,籠統的,空洞的。
從感覺方麵來說,凡是能讓人看到、聽到、嗅到、嚐到、觸摸到等或能產生這些方麵的聯想和想象的文字就是具體形象的,不能感覺到或不能產生感覺的聯想和想象的,就是抽象的、籠統的。
抽象,就是要能夠在對事物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學會抽取其一般特征或本質屬性,舍棄其非一般特征或非本質屬性。由於抽象的對象是感性的具體的東西,其現象的和本質的、一般的和個別的、主要的和次要的特征或屬性,總是按照一定的固有聯係統一在一起的,因而抽象過程首先是要在現象的和本質的、一般的和個別的、主要的和次要的之間作出正確的區分和識別。
有些文段中已存在抽象的語言表達。形象和抽象、具體和概括、含蓄和直白的語言表達並存,且抽象和形象所表達的內容,概括和具體所表達的內容,直白和含蓄所表達的內容一致時,抽象的過程也是一個裁剪的過程,剪裁掉個別的、非本質的部分。像丟包袱一樣丟掉形象、具體、含蓄的表達,保留抽象、概括、直白的表達就可以了。
下麵以簡單的句子為例:
例一、分清概括和舉例。
①紅色的光透過霧氣的本領很強。②司機在惡劣的天氣裏,老遠就能看到醒目的紅色信號,引起注意。③所以紅燈用來禁止通行。
這三句話,第①句是概括的說,第②句是舉例具體說明第①句,第③句是結果。那麼原因部分的實質是第①句。抽取“紅色的光透過霧氣的本領很強”也就得出了“紅色光”的本質屬性。
渤海資源卻非常豐富。海中盛產對蝦、黃花魚,海底還有豐富的石油。
第一句揭示事物特征,第二句是舉例說明。抽取“渤海資源豐富”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質屬性。
例二、摘錄事物所帶的修飾成分。修飾成分往往揭示事物的本質。
如:“老遠就能看到醒目的紅色信號”,“紅色信號”有怎樣的特點?從“醒目的紅色信號”中抽出“醒目”的特點。
例三、找直接表現特點的詞語、句子。
綠色,是大自然中花草樹木的顏色,看了以後,使人舒暢、愉快,象征著平安。
抓住直接表現特點的分句“綠色使人舒暢、愉快,象征著平安”,抽取出綠色的本質特征。
例四、辨明說明方法與說明對象特征之間的關係,如:
我國的四大海洋中,渤海的麵積最小,比江蘇省還小一些。
“比江蘇省還小一些”是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來形象鮮明地說明渤海的本質特征:“麵積小”。因此概括這一句隻要抽出“渤海麵積小”就可以了。
例五、比喻句隻要提取本體及其特點就可以了(要拋掉喻體)。
“短促的猶如蜉蝣的生命。”這句提取“短促的生命”就可以了。
提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種現象所揭示的哲理:
首先要弄清“朱”和“墨”兩個喻體的本體,它們分別是:思想品德好的人和思想品德不好的人。
然後根據句意進行推理歸納概括為:說明接近思想品德好的人,思想品德就會變好,接近思想品德不好的人,思想品德就會變壞。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把喻體部分“像剛落地的娃娃”、具體表達“從頭到腳”丟掉,剩下“春天是新的,他生長著”,而“他生長著”是擬人化的形象表達,轉換成抽象表達就是“春天具有生命力”。這樣這句話就可抽象概括為:春天是新的,具有生命力。
不多舉例,可以參見《概括的準備一:語言的舍棄和轉化》中《具體形象表達的舍棄》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