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魅力表達,自在溝通(7)(1 / 3)

首先,我們在選擇場合的時候,特別要注意認清場合,談與此相關合適並令對感興趣的話題。所謂“什麼場合說什麼話”,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如此,我們還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對方的背景、經曆、性格、喜惡。另一方麵,在對對方基本情況了如指掌的前提下,設想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以不變應萬變的心理準備。

然後,在交往之中針對對方的特點有的放矢、投其所好,與對方誌趣相投,令其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於是,就能輕而易舉地贏得對方的信任。我們來看下麵的故事:

據說,清末的官宦盛宣懷在拜見陌生的上級時,就非常注意了解對方的有關情況。一次,在李蓮英的保薦下,醇王特地在府邸接見盛宣懷,向他垂詢有關電報的事宜。盛宣懷以前沒有見過醇王,但與醇王的門客“張師爺”過往甚密。

從他那裏了解到兩個方麵的情況:一、醇王跟恭王不同,恭王認為中國要跟西洋學,醇王則不認為中國人比洋人差;二、醇王雖然好武,但自認為書讀得不少,頗具文采。

盛宣懷了解情況後,就到身為帝師的工部尚書翁同和那裏抄了些醇王的詩稿,念熟了好幾首,以備“不時之需”。盛宣懷還從詩中悟出了一些醇王的心思,畢竟“文如其人”。胸有成竹之後,盛宣懷前來謁見醇王。當他們談到電報這一名詞的時候,醇王問:“那電報到底是怎麼回事?”

“回王爺的話,電報本身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全靠活用。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此而已。”盛宣懷機智的回答。

醇王聽他能引用嶽武穆的話,不免另眼相看,便即問到:“你也讀過兵書?”

“在王爺麵前,怎麼敢說讀過兵書?那時英法內犯,如果不是王爺神武,力擒三凶,大局真不堪設想了。”盛宣懷略停了一下又說,“那時有血氣的人,誰不想洗雪國恥,宣懷也就是在那時候,自不量力,看過一兩部兵書。”

盛宣懷真是三句話不離醇王的“本行”,他接著又把電報的作用描繪得神乎其神,醇王也感覺飄飄然。後來,醇王幹脆把督辦電報業的事務托付給了盛宣懷。

從上麵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與對方誌趣相投才能引起對方的興趣。在了解了對方性格與嗜好的基礎上,我們就要“投其所好”,讓對方興趣勃勃地與我們交談下去,我們才能展開話題達到交談的成功。

記住,千萬不要說一些令對方厭煩或掃興的言詞來。如果我們在宴會上說:“昨天我看見出了車禍,那個被撞死的人血濺得到處都是。”或者說:“這兩天我鬧肚子,一天拉好多次稀屎。”我們可以想想,別人聽了這些話會是什麼反應。

若想交談的氣氛融洽、不“冷場”,除了上麵說的,還應該注意敘述的方式是否得當。如果直接敘述,不加任何評論或渲染,即便有再好的主題,也不會使話題生動有趣。如:“姚明的球打得不錯。”“中國男籃沒戲。”等。像這樣平直地敘述,無法使話題的內容豐富而精彩。因此,隻有我們在話題中融入自己的感想與見解,才能由話題引起更多的談話內容。

就以姚明的話題來說:“在這次世錦賽上,姚明又為中國贏得了榮譽!真讓人感動!”我們還可引出:這次世錦賽,姚明不但為國家爭得了榮譽,還使許多球迷大飽了眼福,看到了世界級最高水平的球賽。這樣以籃球作為話題引申開來,自然會引起大家共同的興趣,交談的氣氛就更濃了。

因此,我們在與人交談的時候,最好能夠根據話題的內容,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帶給對方新鮮的感覺。如若沒有意見可發表,我們不妨引用他人的說法來完善話題,也能收到比較好的交談效果。

總之,我們在與人交談時,一定要切忌高談闊論對方不感興趣的話題或直述話題。那樣勢必會使交談的內容枯燥無味,不僅如此,自己也會越談越覺得談不下去,因而不得不導致交談中斷,使雙方都陷入尷尬的境地。對於這一點,我們奉勸大家,千萬不可大意!有人說:如果我們隻想使別人對自己發生興趣,我們就不可能交到真誠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用這種方法能結交而來的。

當我們從外麵回到家時,剛一時門,家裏的愛犬就會搖頭擺尾的來迎接我們。當我們用手拍拍它時,它就會高興得跳起來,表示非常喜歡和我們玩耍。但是,我們要知道,它們的這些表現後麵,並沒有別的動機,它不是要向我們兜售商品,也不是想同我們做其他交易。

可是,如果我們想一下,也隻有狗是唯一不用工作而能謀生的動物?母雞得下蛋,牛得產奶,貓捕老鼠,金絲雀得唱歌。隻有狗卻什麼也不用做也得到了人們的喜愛,這是為什麼?就因為它對人經常表示親熱,才引起人們對它的興趣。

共同點是雙方的興趣所在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個能說服他人的規勸者,最有資格的莫過於是具有同樣經曆的人。因為夥伴意識可以削弱任何人的戒備心理,並由此而創造出虛取意見的氛圍,從而打開話題。

共同點是引起對方興趣所在的關鍵,因此,在交談的開始我們就要竭力的找出與對方的共同點,以達到談話的共鳴。比如:

在平時,當我們與初次見麵的人交談時常常會問:“你是哪裏人?”“你在哪個單位工作?”“你從哪個學校畢業?”等等。實際上,這就是在尋找自己與對方交談的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