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能屈能伸,圓融處世海闊天空(1 / 3)

寵不驚,辱不驚

《小窗幽記》中有這樣一副對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現在的人大多覺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負。大家很是納悶,為什麼社會在不斷進步,而人的負荷卻更重,精神越發空虛,思想異常浮躁。的確,社會在不斷前進,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會的一個缺點就是造成人與自然的日益分離,人類以犧牲自然為代價,其結果便是陷於世俗的泥淖而無法自拔,追逐於外在的禮法與物欲而不知什麼是真正的美。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讓人殫精竭慮。是非、成敗、得失讓人或喜、或悲、或驚、或詫、或憂、或懼,一旦所欲難以實現,一旦所想難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會失落、失意乃至失誌。

失落是一種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現象來調節;失意是一種心理傾斜,是失落的情緒化與深刻化;失誌則是一種心理失敗,是徹底的頹廢,是失落、失意的終極表現。而要克服這種失落、失意、失誌就需要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一副對聯,寥寥數語,卻深刻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範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慶曆新政”的代表人物。正因為他謹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宗旨,所以當他被謫至鄧州時,能從容處之。從範仲淹這裏,不難窺見一種自尊、自強的人格魅力,一種淡泊名利的灑脫和機智。

19世紀中葉,美國實業家菲爾德率領他的船員和工程師們,用海底電纜把“歐美兩個大陸連接起來”。菲爾德因此被譽為“兩個世界的統一者”,一舉而成為美國最光榮、最受尊敬的英雄。但是,最初因技術故障,剛接通的電纜傳送信號中斷,人們驟然憤怒,紛紛指責菲爾德是“騙子”。麵對如此懸殊的寵辱逆差,菲爾德泰然自若,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事業。經過6年努力,海底電纜最終成功地架起了歐美大陸之間的信息之橋。寵也自然,辱也自在,一往無前,否極泰來,菲爾德之所以為菲爾德,正基於此。

寵辱不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我們都是凡夫俗子、草根百姓,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窮盡一生追名逐利,更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這關鍵是一個你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勳烈,心底無私天地寬。若心中無過多的私欲,又怎麼會患得患失呢?

其次,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要過分在意得失,不要過分看重成敗,不要過分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隻要自己努力過,隻要自己曾經奮鬥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評說又算得了什麼呢?

隻有做到了寵辱不驚方能心態平和,怡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趙樸初先生遺作中寫道:“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歟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掛。”這正充分體現了一種寵辱不驚的達觀、崇高的精神境界。

好漢能吃眼前虧

一個能稱得上是好漢的人,不是“不吃眼前虧”,而是“能吃眼前虧”!吃眼前虧是為了換取其他利益,為了實現更高遠的目標。

假設有這樣一種情境:你開車時與他人的車擦撞而過,車被對方的車弄了一處小傷,甚至可以說根本算不上傷,可是你不想吃虧,準備和對方論一番理。突然,對方車上下來四個彪形大漢,個個橫眉豎目,圍住你索賠,眼看四周無人相助,也無公用電話,更不可能有人對你伸出援助之手。請問,你是要吃賠錢這個虧,還是等著被揍得鼻青臉腫呢?

當然,如果你能說退他們,或是能打退他們,而且保證自己不受傷,你完全可以不吃這個眼前之虧。

如果你不能說又不能打,那麼,看來隻有賠錢了事了。你可以說他們蠻橫無理,欺人太甚,但這種情形之下,你也毫無辦法。你應該明白的是,在社會裏,說理這件事並不容易,也並不是何時何處都能說理!適者生存,太多的時候,你根本沒地方說理去。從上麵這一假設的情形來看,賠錢就是一種眼前虧,你若不願吃,換來的可能是一頓拳打腳踢或是車子招致破壞。所以這裏我們說:“好漢能吃眼前虧”,因為眼前虧不吃,可能預示著你要吃更大的虧!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虧,會為了所謂的麵子和尊嚴而與對方展開搏鬥,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不能再起,有些人雖然獲得慘勝,但已元氣大傷!

一天,獅子建議9隻野狗同它合作獵食。它們打了一整天的獵,一共逮了10隻羚羊。

獅子說:“我們得去找個英明的人來給我們分配這頓美餐。”

一隻野狗說:“一對一就很公平。”

獅子很生氣,立即把它打昏在地。其他野狗都嚇壞了,其中一隻野狗鼓足勇氣對獅子說:“不!不!我的兄弟說錯了,如果我們給您9隻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來就是10隻,而我們加上1隻羚羊也是10隻,這樣我們就都是10隻了。”

獅子滿意了,說:“你是怎麼想出這個分配妙法的?”

野狗答道:“當您衝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時,我就立刻增長了這點兒智慧。”

我們都知道,9隻野狗方能分到1隻羚羊,不能不算是吃虧,然而,若不這樣分,換來的可能是獅子的利爪。你認為哪個劃算?

所以,當年輕人在社會上碰到可氣但又對你不利的環境時,千萬別逞血氣之勇,也千萬別認為“士可殺不可辱”,倒要寧可吃點眼前虧。

不計較別人的毀譽

我們身邊有許多“說閑話的人”,這些人的特征是到處閑扯,傳播一些無聊的、特別是涉及他人的隱私的謊言,在背後對他人品頭論足。雖說古人早有“謠言止於智者”的忠告,但智者畢竟很少,謠言總是會被傳來傳去。

大華每天上班都會聽到這樣的議論:

“哎呀!大華,你的皮膚這麼水靈,是不是搽脂抹粉了?”

“你看人家大華,要長相有長相,要身段有身段,說起話來斯斯文文,難怪他走到哪都有女孩子追他,搶手貨呀!”

“我們單位進來的人都需要有點關係,大華,你認識哪條藤上的人?透露點內幕好讓我們也找個投標的對象啊。”

如果是別人,早就和他們較上勁了。可是大華落落大方,毫不生氣,有的人覺得他是否還有做人的尊嚴,怎麼可以讓人信口雌黃呢?終於有一位同事憋不住問他:“他們這麼說你,你個大男人一點兒也不覺得這是在侮辱你嗎?你至少也要回敬他們幾句,滅滅他們的氣焰。如果你一味忍讓,往後還怎麼做人呢?”

可是,大華卻說:“何必發火呢?人家不過隨便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