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能放能收才是大本事(1 / 2)

放過風箏的人都知道,風箏是由竹篾做成的骨架上糊紙,拉著係在上麵的長線組成,人們趁著風勢可以將其放上天空,一拉一鬆,鬆緊有度,風箏就會越飛越高且不會因為風力太大,自身太過薄弱而被摧毀。

這其中就說明了一個能放能收的哲理。人在處事之時應當像放風箏一樣,敢於放飛,找到自己的高度,可當陰雨天來臨的時候就要懂得收緊。隻有這樣,你在第二天才有機會繼續放風箏,而不是在看到陰天來的時候,貪戀天空的美色,享受放飛的高度錯過了收線的時機,最後隻能失去高飛的資本。成大事之人往往都是能收能放者。

如果你稍微留意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電腦上都有intel inside的標識,因為商家知道,隻有貼了這個標識,才能夠增加商品的價值,讓顧客信服電腦有高速運轉和穩定的功效。它就是英特爾,全世界最好的中央處理器(CPU)的生產家。英特爾本身的創始人就是由半導體方麵三名傑出的科學家所創辦,戈登?摩爾與安迪?葛洛夫是其中之二。

其實,最開始英特爾主營的是存儲器,並且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存儲器製造商,從1968年開始,它的立足都來源於存儲器帶來的豐厚利潤。可是,在1980年的時候日本公司的存儲器興起,且較之英特爾更勝一籌,使得英特爾在1985年之後的連續六個季度中收益直降。

摩爾作為董事長,而葛洛夫作為首席運營官,麵對這樣的困境都顯得十分消沉。英特爾經營近二十年,竟遭遇淘汰這實在讓兩人難以接受。經過半個月的思考,兩人進行了一次深談。葛洛夫就問摩爾,假如我們都下台了,有人來接任英特爾,你覺得新上任的人會如何讓英特爾繼續生存下去呢?

沉思良久,摩爾的回答是放棄存儲器的生意。可是,要他們完全放棄英特爾所依靠雄起的存儲器生意,相當於放棄了他們苦苦經營了20年的公司與品牌,也放棄了他們當時的身份,這該是一個多大的挑戰!

既然沒有堅持下去獲勝的希望,為什麼不放棄呢?深思熟慮之後兩人頂著巨大的壓力,放下了英特爾曾引以為豪的存儲器製造,投身於芯片的研發中。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最終成功開拓了芯片市場,並做到了行內的無法超越,贏得了芯片的霸權,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

中國有句古語,叫能伸能屈大丈夫。就好比你過門,門框比你高的時候你可以挺著胸走,當門框很矮時,你再抬頭隻會得到腦袋被撞疼的效果。在職場上想要成功也是如此,一定要做到能收能放,才能做到在最佳的時期投入,風險階段時退出。

一個能收能放的人還有什麼過不去,還有什麼達不到呢?巴菲特也正是運用這種精神在證券投資市場遊刃有餘。他常常說,“買進靠耐心,賣出靠決心。”

1984年,巴菲特因自己對傳媒本身的興趣與了解,買入了大都會美國廣播公司的股票,不久之久還大量增持,當時他向外界告知伯克希爾一定會永久持有美國廣播公司的股票。可在他持股十年之後,美國廣播公司被迪士尼公司收購,巴菲特感覺到該公司的實質價值已貶值,雖然很舍不得賣掉自己很喜愛也很認可,並且打了十年交道的傳媒公司,但是計算到成本與收入落差,就在一年之中堅決賣掉了手中所有美國廣播公司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