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羅克敵做為軍人,考慮的方向不同。他強調羅斯國現在的局勢看不清,高層爭權奪利,軍隊和特權階級腐敗無能,國家管理混亂,基層的人民群眾生活日益困難。
就在今年年初羅斯國宣布放棄一黨製,整個國家就陷入意識形態的混亂狀態。而隨著加盟共和國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相繼宣布獨立,羅斯國卻沒有相應的製約手段,顯露出這個老大帝國虛弱的一麵。
再加上東歐那塊兒局勢動蕩,更引發整個羅斯國內的各種思潮泛起,另外對立的美利和西歐國家趁機攪風搞雨。現在羅斯國的局勢是撲朔迷離,理不出頭緒。
就和安逸一樣,羅克敵做為華夏軍人,對羅斯國更是半點好感也沒有。羅斯國的貪婪和野蠻成性,在國際上都是惡名顯揚。而且二十年前的那場入侵和要債事件,兩國算是徹底結下仇恨。
華夏對羅斯國一直都保持著高度戒備,直到去年雙方的高層才重新互訪,雙方關係才開始正常化。
隻是做為某部主力坦克師,目前華夏僅有的幾隻機械化力量,就布防在黑河附近。說是冬季訓練提升部隊戰鬥力,可其中蘊含的意味,不用再多說。
其實關於羅斯國的情況安逸記憶裏麵都清楚,不過也不能直接說出來。而且羅克敵所說都是第一手資料,更加詳盡和貼合實際,安逸自己也聽得津津有味。
兩人一邊喝酒一邊聊得是熱火朝天,真如當年湊在一起吹牛殺時間的風采,氣氛早就回到當年高中時的狀態。
“最近海灣那邊形勢可不太妙,美利國磨刀霍霍正準備拿伊拉克開刀,你覺得伊拉克情況怎麼樣?”和羅克敵聊天,話題海闊天空,自然不會漏過最近的熱點事件。
羅克敵分析海灣戰爭首先是會不會打的問題,目前來看打的可能性比較大,那麼伊拉克不會是以美利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對手。
當然戰事拖延下去的可能性最大,畢竟伊拉克爭戰多年,軍隊裏麵有戰爭經驗的老兵很多,再加上都是選用羅斯國的武器,無論是科技還是威力,都十分可觀,
別看美利國是超級大國,對付伊拉克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戰爭不是兒戲,並不是說你實力強大就能夠輕鬆戰勝對手,這一點上從羅斯國打阿富汗的結果,就能夠看得出來。
最後羅克敵的結論就是海灣戰爭估計會打,不過結果很可能是阿富汗戰爭的翻版,甚至和當年的越南戰爭差不多——變成美利國的爛泥潭,讓這個囂張的超級大國泥足深陷。
這一點上對華夏當然是有利的,美利國越是在海灣那邊脫不開身,華夏就越是能夠得到發展的時間和機遇,這是好事兒。
安逸抿著微微搖頭。這場戰爭的結果他是知道得清清楚楚,伊拉克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戰爭會在短短時間內就分出勝負。準確地說是四十二天的突襲,不到一百個小時的陸戰,號稱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的伊拉克就被擊敗,宣布接受聯合國決議從科威特撤軍。
當然這場戰爭最令世人震驚的卻是高科技的應用,顛覆了世界所有國家建軍的思想。戰爭也從堆積人數向應用高新科技,占領天空追求精確打擊,從而占據戰爭優勢的方向上發展。
羅克敵對安逸所說的將信將疑,不過卻是相當有興趣。安逸也是笑著說這些都是在明珠港一些報紙雜誌上看到的分析預測,準確與否不知道,隻能當做一些參考。
“這些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就在這之前的幾場戰爭裏麵,高科技的應用就很多,結果也很明顯……這也許就是未來戰爭的模式。”安逸最後總結說道。
羅克敵也是連連點頭,上過兩年軍校,眼界開闊許多,對世界各國軍隊和戰爭手段的演化,還是比較清楚的。不過就象安逸所說,今後戰爭高科技將會占據如此重要地位,還是有些令人無法接受。
華夏建軍思想一直受羅斯國影響至深,巨艦大炮主義和人海戰術是軍中主流,不過海灣戰爭的結果帶來絕大震驚,這些建軍舊思想明顯已經跟不上現代戰爭的需要,由此華夏的軍隊也開始艱難地重建之路。
當然這種思想的轉變也是漸進性的,任何事情也不會一蹴而就。再說安逸也算不是真正的軍事愛好者,隻能給羅克敵提供一些提示,畢竟他才是真正的軍人。當看到羅克敵滿臉沉思的模樣,安逸心裏知道剛才所說的話,肯定會有效果的。
“你們倆在說什麼啊?看起來很熱鬧的樣子,能讓我知道嗎?”安逸正和羅克敵聊得開心,一個輕柔地聲音在身後響起,轉頭一看,楊雪笑吟吟地著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