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正義,男孩的真正本色(1 / 1)

典型故事:

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蘇聯著名作家。在全身癱瘓、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以自己的戰鬥經曆為素材,創作了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被授予列寧勳章。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貧困的家庭。有一天,小尼古拉放學回家,看到在外麵做工的兩個姐姐在家,原來兩個姐姐無故被東家解雇了。小尼古拉聽了很生氣,不管外麵大已經黑了,扭頭就跑了出去。

別看他才8歲,但他可是同齡人的頭兒,他把小夥伴們召集起來,悄悄來到姐姐工作的東家院牆外,他一聲令下,小夥伴們手中的石塊就飛向了院子裏,隻聽嘩啦啦的一陣響聲,房間的玻璃碎了。最終,少不了賠償再加一頓打,可是他一點兒也不後悔。

後來他才二十幾歲就負了重傷。但是他最終戰勝了怯懦,在病榻上依靠口述,曆時3年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

教子方法:

我猜想,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一定會有父母朋友很糾結,故事中的奧斯特洛夫斯基一聲令下,小夥伴們手中的石塊就飛向了院子裏,隻聽嘩啦啦的一陣響聲,房間的玻璃碎了,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引起父母的反感。

但是,我們在這裏還是要麵對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培養男孩子的正義感,是的,一直以來,對於孩子需不需要有爭議感引起過多次社會爭論,很多父母都反對孩子去見義勇為,雖然見義勇為是正義感的體現。

但是,這並不表明孩子們不需要見義勇為,不需要正義感。很多人都感慨有的孩子看到小動物受傷不會上前包紮,看到同學被欺負隻會繞道走開,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沒愛心,缺乏正義感!

要知道,一個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樹,必須以善良為根,正直為幹,豐富的情感為蓬勃的枝丫,這樣才能結出美麗善良的果子。正直的情感及修養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它必須在童年時細心培養,如果沒有正直作為孩子的支柱,將來孩子很難健康成長。

因此,當父母能夠對周圍人應表現出真摯的感情,並幫助身邊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表現出正直的氣質的時候,就能感染孩子,如果每一個父母都能以自己的正直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種子,那麼男孩就能成長為一個健康、善良和正直的好男人。

那麼,我們父母就要從兩個方麵出發,提高自己的認識,一方麵,我們應很好地保護孩子,讓他們免受傷害、健康成長;另一方麵,必須盡可能地給他們營造更具正義感的社會大氣候,教他們具備分辨的能力,不會被醜惡現象所蒙蔽,要讓孩子認清善與惡、美與醜、正義與邪惡。這樣,孩子們的正義感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成熟。

那麼,在生活中,父母具體該怎麼做呢?

第一,明白一個客觀現實,孩子在往後成長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受到磨練,孩子在磨練中變得世故、圓滑、不管閑事是必然的,不用教,他都會往世故、不管閑事這個方向發展,所以,還是應該多培養孩子的正義感和道德感。

早期教育對人的影響是終生的,讓我們在孩子的心田裏種下一顆正義的種子,以平衡孩子日後必然產生的世故。人一輩子總會遇到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這個時候,幼時播下的正義之種會讓他不至於太過迷失,因為,正義就是他的方向。

第二,為人父母,保護自己的孩子無可厚非,我們但一言一行可能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雖然現在唯利是圖大行其道,但還是教育孩子什麼是正確的,讓他慢慢意識到他個人對親人,對社會的責任感。教育孩子如果發現有人處在危險之中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是必要的。如果孩子對別人的需求冷寞,那很難想想在利益麵前他們會處處有愛心地關照父母。

做一個有正義感的男孩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有正義感的男孩也許會吃虧,也許會受騙,但絕不能讓男孩因此遠離誠實,這就如同走路有可能摔得鼻青臉腫,你卻不能終生躺在床上一樣。因此,對男孩的正義感,父母必須給予熱情的賞識和鼓勵,賞識他們戰勝了自己,鼓勵他們繼續堅持正義感。

第三,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充滿陽光,該怎樣向他解釋陽光下也會有陰影呢?盡管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利用人們的正義感和同情心在行騙,例如那些衣衫襤褸的乞討的人或許不像表麵上那樣落魄、貧窮,但是他所乞討的畢竟隻是幾毛錢,可以掏出一些零錢給他們。維護孩子小小的正義感,讓他在關愛別人、寬容別人中得到更多的愛。

給父母的話

父母應該教給孩子鄙視非正義行為,當孩子不能為社會付出的時候,至少讓孩子有一顆正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