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組合,正好使四人優勢互補。
四人按照各自的專長進行最佳搭配:梁建章任首席執行官,沈南鵬任首席財務官,季琦任總裁,範敏任執行副總裁。作為一名創業者,沈南鵬是在用投資者的眼光選擇合作者:“即便是上市,這樣的團隊不用包裝,也經得住投資人的挑剔。”
有活力、有激情的季琦是創業衝鋒的第一棒,他可以創造出新的概念,例如,攜程和如家;接著是梁建章和範敏這樣的專業管理人才進行業務的穩定和擴張,梁建章對攜程的管理非常成功,而範敏則帶領攜程從簡單的機票預訂服務走向度假衍生產品。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沈南鵬便接過了最後一棒,有著豐富資本運作經驗的他,能成功地將企業助推上市。
從攜程到如家,沈南鵬、季琦、梁建章和範敏這個四人團隊三年內兩次叩開納斯達克大門,締造了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的神話。一時間,這個創業組合名聲大振,被稱為“弦樂四重奏”。
眾人劃槳開大船,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不可能修完長城。世界上任何一幢偉大的建築,都不是一人之力完成的,這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而合作就是要資源優化組合,像沈南鵬那樣優勢互補,實現資源整合。這跟柳傳誌的“瞎子背瘸子”發展策略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謂“瞎子背瘸子”,即優勢互補、合作製勝之意。在聯想集團,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但最具有典型意義的要數柳倪聯手合作製勝了。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的電腦市場存在著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西文漢化。在這個技術難題沒有被攻克之前,由於絕大部分中國人不精通英語而導致計算機的使用無法熟練化,這大大抑製了計算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這是計算機銷售在中國內地打不開市場的一個根源性的問題,不是促銷、廣告、降價所能解決的,因此,西文漢化問題成為當時在中國推廣銷售計算機的一個障礙,即使有再多的公司從事銷售工作,也無法繞開這個製約電腦普及的瓶頸。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推廣和銷售將無從談起。對此,作為中科院計算機所的新技術公司,柳傳誌等人顯然很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了,同時他們也看準了這一曆史機遇,準備抓住機遇求發展。與此同時,中科院計算機所的研究員倪光南正忙著LX—80漢字係統向PC的最後移植工作,於是,柳傳誌等人很快就向倪光南伸出了合作之手。
其實,在柳傳誌請倪光南之前,倪光南已經和信通、深圳中航技都有過合作。信通公司比柳傳誌所在的計算機公司大很多,他們已經給倪光南投入了七八萬元,用於購置兩台計算機和開發漢卡。但是一直到1984年底,這個LX—80漢字係統的銷量還不到600台。為了盡可能多地把漢卡銷售並推廣出去,倪光南最終答應了柳傳誌加入新技術公司。就這樣,柳傳誌投入了全部的70萬,撲在了漢卡的研究上。有資金、有技術、有人才,可以說該有的都有了,很快,新產品就問世了。
當年柳傳誌和倪光南經常一起去推銷漢卡。那個時期,為了推銷聯想漢卡,柳傳誌重點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證明聯想漢卡是個好東西;第二件是宣傳聯想漢卡是個好產品;第三件是讓更多的人都來買聯想漢卡。另外,柳傳誌還樹立了“聯想”這一麵旗幟,在賣聯想漢卡的同時,著力打造聯想這一高科技企業的形象。通過柳傳誌等人的不懈努力,聯想漢卡的銷售最終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985~1994年累計銷售達15萬套;1985年聯想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00萬元,1986年收入1800萬元。
柳倪合作的聯想漢卡使聯想集團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快速積累了上千萬元的資本,為聯想集團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