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幹一番事業,當你立誌要大幹時,切記一條,那就是不要激情行事,要慎重理智前行。沈南鵬給我們的啟示是,慎重地選擇,不要過於分散精力,需要集中精力,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才可以進入更深的層次。
在職場中,我們要擁有工作的激情,但是在外企做事情的時候就要避免憑激情做事,一時的衝動很可能會讓我們失去一切。對事情進行理智的分析和思考,選擇進還是退,理智地分析問題比衝動地處理問題更值得敬佩。
長遠規劃——讓你成為不折不扣的“績優股”
2005年12月,無錫尚德太陽能公司赴美國上市。在隨後的一年多時間內,中電光伏、賽維太陽能、天合光能、CIS阿斯特、晶澳等十來個太陽能企業迅速掀起一股海外上市熱潮,投資太陽能行業的各路資本都賺得“眉開眼笑”。
在這之前,沈南鵬也曾接觸過其中幾家太陽能企業,還是很多企業最早的投資者,但到最後沈南鵬還是選擇了放棄。沈南鵬並非對太陽能企業不敏感,而是對其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前景存在懷疑。
在沈南鵬看來,太陽能企業過度依賴矽成本,這樣的企業前景值得擔心。更主要的是這個行業在5年、10年之後還能火暴嗎?基於這樣的考慮,在沈南鵬的投資組合中,沒有一家太陽能企業。
對於這樣的選擇是否正確,沈南鵬未置可否,但這給紅杉中國定出了一條最重要的投資原則:要投資最有價值、可長期持續發展的企業,而不受“勢頭投資”的影響。沈南鵬希望自己帶領下的紅杉資本能給市場帶來這樣的結果:發現並投資對所有投資者都有價值的企業,而不僅僅局限於在紅杉資本退出後獲得的高回報。
圍繞這一投資準則,盡管有很多賺快錢的機會,但沈南鵬都沒有動心。他這種放長線的眼光是很多投資人所缺乏的。沈南鵬把投資當成了自己的事業,他希望自己的事業能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在短期內取得成績,他要的不是職業生涯中的高潮迭起,而是逐漸攀升和長久發展。
沈南鵬的做法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那就是要給自己做一個優質的職業規劃,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潛能得到巨大的發揮,讓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大化,讓自己成為一個不知不扣的“績優股”。這就需要先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1992年,沈南鵬從耶魯大學商學院畢業,他帶著MBA學位重新回了最初到達的紐約,他要在紐約華爾街尋找未來。
沈南鵬開始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商學院出身的畢業生,一般有兩個就業方向:一是進谘詢公司,另一個就是進投資銀行。
要進谘詢公司需要有豐富的商業經驗,沈南鵬知道自己沒法和老外們比。他在讀MBA之前甚至連《華爾街日報》都沒看過,而美國人卻從小就生長在資本市場,他們往往十幾歲就開始炒股,二十出頭開公司的更是比比皆是。沈南鵬從小學到大學,再讀MBA,幾乎沒有任何商務經驗。谘詢公司裏,更多的是需要對商務的理解,沒有充分的市場經驗,這一點是很難做到的。很顯然,進入競爭激烈的谘詢公司,沈南鵬毫無勝算。
沒有商務經驗的沈南鵬並非一無是處,他的數理基礎紮實,邏輯分析能力超出常人,而需要大量數據分析和數據判斷的投資銀行很看重這些。通過優劣對比,沈南鵬將自己的就業重心放在了投資銀行上。時間證明,他的這個決策是成功的。
相對於沈南鵬的自知和清晰的發展規劃,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應先找到自己的定位,認清自己長處和劣勢,學會分析自己適合向哪個方向發展,以便對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