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維格終於貸到了第一筆款。他買下了他所要的舊貨輪,把它改成油輪,租給了石油公司。然後又利用這艘船做抵押,借了另一筆款,再買了一艘船。這種情形繼續了幾年,每當一筆貸款付清後,他就成了這條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銀行拿走,而是進了自己的腰包。
當洛維格的事業發展到一個時期以後,他嫌這樣貸款賺錢的速度太慢了,於是又構思出了更加絕妙的借貸方式。
他設計一艘油輪或其他用途的船,在還沒有開工建造,還處在圖紙階段時,他就找好一位雇主,與他簽約,答應在船完工後把船租給他。然後洛維格再拿著船租契約,到銀行去貸款造船。
當他的這種貸款渠道暢通後,他先後租借別人的碼頭和船塢,繼而借銀行的錢建造自己的船,有了自己的造船公司。就這樣,洛維格靠著銀行的貸款,爬上了事業的巔峰。
使用好的方法是完成任務的有效途徑和手段,而美國人尤其擅長於此。如果你能在外企中“露一手”,想不給上司留下印象都難。
附錄:如何成為投資人的潛力股
第一步,熊氏“看人”:CEO要像宋江。
在熊曉鴿的投資理念裏,風險投資始終是一個“看人”的工作。要想找到未來的成功者,就需要了解怎樣的創業者才能成功。《水滸傳》裏的宋江,正是熊曉鴿理想中的CEO形象。
在很多人看來,宋江沒什麼本事,“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但是,江湖中的每個英雄好漢見了他都說“早就聽說了‘及時雨’宋公明的大名”,李逵、武鬆、林衝、吳用等英雄好漢都願意聽他的,這就是宋江的魅力所在。在熊曉鴿眼中,成功的創業者就應該有宋江的特點。
宋江首先是一個目標感很強的領袖,在他的帶領下,梁山的眾好漢都有著共同的宗旨: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為了共同的目標,梁山好漢們屢次擊敗強敵。
在團隊建設中,有人做過一次調查,問團隊成員最需要團隊領導做什麼,70%以上的人回答:希望團隊領導指明目標或方向;而問團隊領導最需要團隊成員做什麼,80%的人回答:希望團隊成員朝著目標前進。
熊曉鴿在多年的投資經曆中,深知目標在團隊建設中的重要性。它是團隊所有人都非常關心的事情,因為“沒有行動的遠見隻能是一種夢想,沒有遠見的行動隻能是一種苦役,遠見和行動才是世界的希望”。
“團隊目標是一個有意識地選擇並能表達出來的方向,它運用團隊成員的才能和能力,促進組織的發展,使團隊成員有一種成就感。”因此,團隊目標表明了團隊存在的理由,能夠為團隊運行過程中的決策提供參照物,同時能成為判斷團隊進步的可行標準,而且為團隊成員提供一個合作和共擔責任的焦點。企業的CEO如果有明確的目標,整個企業的行動就會相當有效率,如此一來,作為投資者的熊曉鴿又怎能不動心?
熊曉鴿鑒別創業者或者創業團隊是平凡還是一流,就看他們有沒有一個明確的,而且是能令大家都興奮起來的目標。不論是經營小店鋪,還是領導大企業,優秀的領導者麵對團隊成員時,都要同樣用心——要明確地提出公司及團隊未來的藍圖,讓大家懷有共同的夢想和希望。
熊曉鴿希望創業企業的CEO們都能像宋江那樣,而自己隻要做到心態平和,幫助“宋江”們成功,去實現他們的上市夢想,這也讓熊曉鴿與創業者肩並肩站在了一起。
第二步,熊氏看企:有現金才能成為“王中王”。
在外人看來,熊曉鴿和眾多的風險投資家們都過著“幸福”的生活。他們衣著光鮮,出手動輒是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盡管他們偶爾會為了尋找一個好項目而費盡心思,但更多的時候,他們總是被渴求資金的創業者們團團圍住。
熊曉鴿知道,投資家們看上去風光無限,手上拿來投資的錢,實際上也都是融來的。以資金的來源劃分,國內活躍的風投大致分為3種:第一種是在外幣市場上募集資金的風投,如熊曉鴿所在的IDG;第二種是純粹的內資,比如有政府背景的創投公司,或一些民營企業創辦的基金;第三種是由私募股權投資(PE)裏分出的一小部分資金建立的風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