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孫振耀—“改變”是永不變化的職場進化法則 (1)(2 / 3)

麵對工作和生活中的變化,他不但自己要認識變化、適應變化,還總是告訴公司的其他員工要以一顆平和的心來適應變化。

孫振耀曾經多次在內部培訓中給員工講他在台灣服兵役的經曆。在新兵的訓練中心,每天吃完午飯要求睡午覺,但睡午覺時間很短。當新兵差不多快進入夢鄉的時候,哨子卻響起來,馬上集合,被命令在炎熱的中午拿著鐮刀割草,這對新兵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當時帶新兵的連長講了一句話——割草是我們的工作,高興要割,不高興也要割——那你為什麼不高高興興地割草呢?除非你可以選擇不割草,但是你沒有選擇。孫振耀這樣跟自己的員工說:“從連長的話中,我懂得了隻有你認可這種變化,你才能心平氣和,才不會心浮氣躁。”

麵對變化,抗拒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反應,孫振耀也不例外,關鍵是他懂得如何去處理這種變化。改變意味著對固有生存狀態的否定。在職業環境逐漸變化的過程中,要麼咬緊牙關,通過全麵改變來提升自我以適應環境,要麼被環境所淘汰。相信我們會和孫振耀一樣選擇前者,因為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職場中很好地生存下來。在職場中,改變必然要經過一係列生理、心理的陣痛,如果能夠主動地考察出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麵去改變,則可以把陣痛的程度降到最低。

在改變適應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要有勇於改變的膽量。“膽”代表敢於而勇於嚐試、有智慧。在遇到危機的時候,隻要你理性、冷靜,便可清晰地觀察出來龍去脈。最忌先入為主,抱持已有的主觀觀念和態度,便難與人客觀、平靜地溝通。除此之外,擬定策略時,必須有效。策略有效,才能適應變化,才能一舉化危機為轉機。

第二,要有“寄人籬下”的氣度。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單靠自己一方麵的力量是不夠的。在力量不強大時,要懂得和接受一切變化,這樣才能借助他方的力量,扛起有名望或有實力一方的大旗,寄人籬下,尋找大靠山。在他方的大樹下麵開辟一片新天地,這不僅僅是謀略,也是一種成功經驗的智慧產物。

第三,要有“如履薄冰”的心態。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經一番風霜苦,哪有梅花撲鼻香?成大功、立大業者,都得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誌向遠大者僅以受磨難而論是不夠的,因為受磨難與受得了磨難的人相當多,不一定個個都能出名,人人都能成英雄、有成就。其事業更不是在粗心大意和僥幸中完成和取得的,往往都抱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成功才能在變化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

70%CEO失敗的症結點——用錯人

《IT時代周刊》上曾登載過孫振耀一篇題目為《失敗CEO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用錯人》的文章:

我在惠普公司做了25年。離開這家公司以後不到幾個月時間,我選擇了加入海輝集團做董事長。同時,我也加入了台灣的揚智科技——一家做半導體、集成電路設計的公司。這是兩家不同的公司,不僅是海峽兩岸不同的公司,行業也不一樣。總結在一起,我自己認為這麼長時間的職業生涯,如果想成為一個全麵的經理人,應該具備四種能力:

第一,運營能力。每個人都要數數字,每個人要看這個公司的哪個角落不幹淨,你要負責弄幹淨,這是運營能力。第二,管理能力。製度設計、流程設計是管理能力。在外企分公司當老總,即使我做到全球副總裁,70%~90%的時間都是在做這兩件事情。還有兩個能力是我沒有機會去曆練的,一個是製定戰略的能力,一個是資本運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