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進化論顛覆了上帝造人的神話,也顛覆了那些自認為優越的民族觀。今天,這個觀點對中國職場也有顛覆性的作用——人情的作用正在減小,個人實力與崗位的匹配度越來越被嚴格要求。和HP整整捆綁了25年的孫振耀,從一個普通的工程師、銷售人員到部門經理,再到統帥惠普中國的總裁,信奉進化論的孫振耀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合乎了“適者生存”的法則,這個法則必須深入職場人的骨髓。
適者生存:職業生涯中的進化論
眾所周知,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化,我們要想在職場中更好地生存,就必須隨時更新觀念,接受新生事物,及時充電,這樣才不至於為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所淘汰。
適者生存也是在惠普工作25年後功成身退的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的職業生存法則之一。孫振耀是一個極具適應性的人。25年的惠普生涯,他經曆了7次重大變革,其中包括惠普康柏合並這樣被稱為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每一次重大變革,都成為孫振耀職業生涯的契機,使他的職業生涯不斷地到達新的高峰。
25年中,孫振耀經曆了4任全球CEO,有過19任來自全球不同地區、性格各異的上司,然而每一任上司對孫振耀的表現都感到滿意。
在這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的世界中,作為職業經理人的孫振耀能縱橫職場的秘密武器就是:明白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法則,並接受變化、適應變化。作為一位職業經理人,平庸和偉大的區別在於後者能夠把自己不願意改變的東西盡量降到最低,並認識到改變本身就是生活方式。
在惠普公司流行著這樣的話:在惠普中國裏,沒有人比孫振耀更能適應新環境,他的例子最有說服力。
實際上確實是這樣,那些隻堅持一種做事方法而不會改變的人都走了;留下來的人就是能夠往前走的人,一定是能很快掌握變化重點,然後調整自己的人。孫振耀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此他在惠普待了25年。
根據《鳳凰財經網》報道:
2001年9月,在外地出差的孫振耀首次聽到了惠普康柏計劃合並的消息,他的直覺和大多數人一樣:“今天是不是愚人節?公司是不是瘋了?”從1999年卡莉擔任CEO以來,盡管變化每天都在發生,轉機卻並沒有如期出現。在這個逆風的階段,去合並另一個價值190億美元的競爭對手,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一開始,孫振耀也對合並心存疑慮,甚至有抗拒情緒。這並不難理解,從大環境看,現實中,一半的惠普股東都表示堅決反對,對手們等著看笑話,員工和客戶們憂心忡忡。從私人角度出發,合並當時對孫振耀個人來說,也完全是個未知數,兼並完成後,掌門人被換的案例比比皆是。
孫振耀還是迅速成為合並案在中國地區最堅定的支持者和鼓動者,最先成立了兼並整合小組,投入合並工作。他認識到,當合並將不可抗拒地發生時,順應改變作出相應的調整是最佳的抉擇,任何遲疑、抗拒和放棄都將導致更大的損失。
後來,當時主管人力資源的副總裁孫逢舉回憶起這段前途未卜的日子,將其稱為“最困難的時期”,事實上,孫振耀坦言自己也做好了合並之後被否決的最壞打算。“不變的東西相對容易掌握,變化的因素才是對經理人的挑戰。”談及麵對變革的心態,孫振耀始終認為:“變化是一個不變的真理,做職業經理人所麵臨的不可控的變化可能比任何人都多。但變化不完全是一種威脅,也不完全是一個困難,如果知道如何去掌握它,調整自己去適應它,它可能就會成為一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