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料事如神,魯迅說他“多智而近妖”,他的智慧幫助劉備軍團省了不少無用功。在《資治通鑒》中,記載了他事必躬親的一些事情,但正是這些事情讓他耗盡體力,“出師未捷身先死”。
一方麵,諸葛亮身兼數職,官銜太多,負擔也就相應變重。劉備死後,他成為劉禪的依靠,既是掌握政治實權的丞相、錄尚書事,還是掌握軍隊的司隸校尉,人事任免也完全由他一人說了算。此外,當時蜀國僅有的一個郡益州的益州牧,諸葛亮也納入囊中。
其實早在秦始皇時代,宰相輔佐皇帝,禦史大夫負責吏製,太尉掌管軍隊,三者互相牽製,構成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已是定製。但諸葛亮事必躬親,這樣既不能做到群策群力,也缺乏有效的行政監督,皇帝的權力被架空。諸葛亮死後,劉禪迫不及待地把所有軍政大權全部收回到自己手裏,諸葛亮的“嘔心瀝血”頃刻間灰飛煙滅了。
另外一方麵,諸葛亮管的事太多。作為宰相,他要負責國家政策的製定和實施;作為軍隊負責人,他既要負責軍隊的招募和給養,出征時還要負責戰略戰術的製定,碰上司馬懿這樣難啃的骨頭,就要全力死磕;作為益州的州牧,也就是省長,全省父老的吃喝拉撒他照樣得管。阿鬥的學習、生活也全在他的心上。其實這些事情中有很多可以吩咐下麵的人做,但諸葛亮總是事無巨細,樣樣插手。作為權力的最高所有者,諸葛亮本來應該是站在金字塔的頂端指揮他人的,然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倒金字塔,一個國家的擔子全部壓在一個身上。
對於領導者來說,不守好“本分”會是極大的危險;對於在外企生存的員工而言,任何越職的行為同樣不會得到讚賞。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我們已經習慣了人情政治,也喜歡通過一些奉獻、犧牲等故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如果你想要融入外資企業的文化當中,還需要有意識地去認識企業的一些觀點和製度,才能更加職業化。
附錄:惠普的團隊合作理念
團隊精神一直以來都是惠普公司最為關注的問題,惠普公司創始人戴維·帕卡德從一開始就把團隊精神作為企業的價值觀,努力使其深入每一位員工心中。
員工之間及時的溝通以及融洽的關係對於企業營造團隊氛圍、增強團隊精神很重要。為了創造機會使員工隨意溝通、彼此熟悉,惠普公司在成立後,每年在公司所在地區為所有員工及其家屬舉辦一次野餐會。野餐會主要由員工自己來計劃和操辦。公司負責購買食品和啤酒,機械車間的員工負責烤牛肉和烙漢堡餡餅,公司的領導和高級管理人員負責上菜。在野餐會烹調和餐飲的過程中,公司領導可以見到所有員工及其家屬,員工之間可以隨意交流暢談,氣氛熱烈而融洽。惠普公司的野餐會極大地促進了員工的溝通交流,培養了員工之間密切的關係,深受員工的歡迎。
惠普公司還設計了一種獨特的“周遊式管理辦法”,鼓勵部門負責人深入基層,直接接觸廣大職工。
為此,惠普公司的辦公室布局采用美國少見的“敞開式大房間”,即全體人員都在一間敞廳中辦公,各部門之間隻有矮屏分隔,除少量會議室、會客室外,無論哪級領導都不設單獨的辦公室,同時不稱頭銜,即使對董事長也直呼其名。這樣有利於上下左右通氣,創造無拘束和合作的氛圍。
單打獨鬥、個人英雄式的工作方式在現今社會是越來越不可取了,管理中打破各級各部門之間無形的隔閡,促進相互之間融洽、協作的工作氛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