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高建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1)(2 / 2)

其實不管高建華是否在惠普,他都會找到更好的位置,隻不過那些更好的機會剛好出現在惠普而已。這個世界上,大概隻有自己當老板的人才希望員工一生效忠於一個公司,對普通人來說,永遠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有策略地發展自己——高建華接受《新前程》雜誌的采訪

新前程:不少人熟知你三進三出惠普的故事,在《笑著離開惠普》一書中,你從企業文化的角度揭示了惠普能夠讓你三進三出的原因,但我們想知道的是,你個人有哪些優點,能夠支持自己三進三出?

高建華:我始終認為,個人職業發展的狀況與自己對待工作的理念有著絕對的關係,這些年來,我總結出了三條屬於自己的理念。

首先就是要“有備而來”。無論在做什麼事情之前都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種習慣貫穿了我的職業生涯。為了進惠普,我到處找和HP有關的資料,甚至專門買了一本當時剛出版不久的有關惠普發展的書——《追求卓越》。進入惠普過程中,這本書就起了作用,我比其他同時進來的同事相比,更加了解惠普,這從一開始就給老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例如,我有一個習慣,在每年年初的時候給自己製訂一個計劃,在眾多的工作事務中,我會重點列出幾項,並在這幾項上多花一些精力,結果這幾項一拿出來就讓人眼前一亮。據我觀察,很多人活兒幹得不少卻沒一個拿得出手,這就是做無用功。

盡管有人會認為有備而來是在作秀,但是就我20年來外企生涯的觀察,任何一個企業,一個合格的經理人都喜歡有備而來的,因為這是一種進取心的體現。如果你做一件小事都能充分準備,上級往往就給你一個假設,你做任何事情都會做充分的準備,這樣你就能得到充分的信任和授權。

第二個因素就是對自己要求要嚴格。我們每個人,尤其是新的職業人,往往是看到自己的優點多,看到別人的缺點多,覺得自己比別人強的時候,其實他是旗鼓相當。而真正的出類拔萃,就是遠遠地甩開他人,讓周圍人和上司明顯地感到差別,這樣才可能脫穎而出。正因為我對自己要求嚴格,所以很容易就能夠適應嚴酷挑戰,更不會抱怨什麼。

第三就是學會換位思考。這也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一點。現在強調管理者要洞察人性,其實就是換位思考。

有人曾經問我,如何能夠讓上司對自己刮目相看。我的回答是,在每一次完成任務時比他的期望值高一點,他覺得你隻要做到70分,你做到75分就可以。其實這並不難,就是在做之前先問問自己,上司或他人想要的是什麼、期望值是什麼。其實老板評判部下能力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能否完成任務。而許多人之所以不受上司重視,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老板的想法去完成工作。

新前程:我們看到,你的職業生涯發展一直很順利,沒有出現太大的起伏,你的體會是什麼?

高建華:這是最值得與大家分享的一個經驗——在不同的企業、不同的時期,個人職業能力的培養一定要有不同的發展策略。在惠普、IBM這些百年老店風格的企業,應該全麵、綜合地發展、培養自己的能力。在惠普,我發現在各項能力上,每一項都有人比我強,但我每項都是七八十分的水平,綜合起來就占了上風。有人說孫振耀似乎並不像其他職業經理人那樣特點突出,可事實上,他的綜合實力卻比很多高管要強得多。

如果換到一家新興企業,就不能像我這樣做。處於高速上升期的企業需要的是突破性的人才,要有衝勁,而且能夠單槍匹馬把事情搞定,這時需要鍛煉的就是自己的突破能力和單項技能。

人才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可能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結果,所以每個年輕人更應該思考的職業發展問題是,企業的個性是不是適合自己。這和戀愛是同樣的道理,不是說對方人不好,而是性格匹配的問題。我不會拍馬屁,也不會察言觀色。其實最初我進惠普完全是無意識的,我根本不知道HP的個性和我這麼合適,這裏有一點運氣的成分。

還有就是要樹立一個觀念,幫別人就是幫自己,這個原則很重要。這不是讓你去當老好人,而是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這種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個人品牌就會慢慢地樹立起來,漸漸就會成為自己職業生涯中的亮點。我能夠連續兩次選擇離開之後,再回到惠普出任高管,一定程度上就與這種觀念有關——惠普的很多人都會覺得我人很實在,願意幫我。所以至今為止,我依然延續著自己在惠普養成的習慣——隻要有可能,我都會盡力幫助他人。例如,所有別人發給我的郵件、短信我都一定會回複,不管我是否認識對方。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