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適時配種:一般到1.5歲時,鹿就已性成熟,但此時身體尚未成熟,適宜的配種年齡應在2.5歲。鹿的繁殖期是8月下旬至11月。母鹿每隔18~24天發情1次,每次持續2~4天。種公鹿應選擇生長快、產茸多、抗病力強、遺傳性穩定的健壯公鹿,一般每15~20隻母鹿放1隻種公鹿。母鹿發情後,應適時放對配種,一般交配2~3次。鹿的妊娠期,梅花鹿為231~236天,馬鹿為240~250天。每胎產仔1~2隻。 (4)科學切茸與采茸。初切角茸並長到3厘米時,從頂端縱向用刀切開1.6~1.9厘米,可大幅度提高鹿茸的產量。 采茸時間要適當,早采或晚采均影響茸的產量。三叉茸在65~70天、四叉茸在75~80天采收為宜。鋸茸有吊圈法和麻醉法兩種,麻醉藥常用可可林和靜鬆靈肌肉注射,注射後15~20分鍾鹿即被麻醉倒地。鋸茸時下鋸要輕、快、平,鋸後上藥要均勻,放鹿要快。除以上4個要點外,還要精心管理。81.怎樣快速繁殖蜂群?蜜蜂是群體生活的昆蟲,蜂群就是群體的單位。現代養蜂生產,蜂場根據需要和蜂群群勢,將一群蜜蜂快速分為兩群或多群,從而可實現蜂群的快速繁殖。快速繁殖蜂群,可以在短期內增加蜂群數量,擴大飼養規模,提高養蜂效益。現特介紹幾種快速繁殖蜂群的好方法,以供參考使用。 (1)轉地落場分蜂快速繁殖在夏秋季節,蜂場如果要分蜂繁殖,應在蜂場轉地前,先把產卵蜂王預備好,處女王的出房時間確定。然後在轉地落場後,在蜜蜂還沒有試飛前,連蜂帶脾提入到擺好的空蜂箱裏,最少也要2~3脾。這種分蜂繁殖法,提出的蜜蜂不會飛回蜂群,提出去的蜂群群勢也相對不會減弱,分出群比較好飼養。利用同樣的原理,也可以在早、晚提出分蜂群,把分蜂群運到離原蜂場直徑3千米外,這樣采集蜂飛不回原群,分出群也比較好飼養。 (2)繼箱底箱分蜂快速繁殖在夏秋季節,當蜂群群勢達到8~12脾,如果要分蜂繁殖,先把產卵蜂王預備好,處女王的出房時間確定後,再把底箱擺好,繼箱放在平箱上擺好。然後從蜂群裏提出連蜂帶子脾2~3脾,提入擺好的底箱或繼箱裏。要注意繼箱與底箱隔開,上下蜜蜂不能互通,提出的子脾最好是正在大量出房的封蓋子脾。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提出去的采集蜂會飛回原群,分出群可能群勢與蜂脾不相稱,因此提出去的蜂應盡量是幼蜂。還要有一定的糖脾,若無糖脾,第二天一定要補足飼喂(1:1)。該法的優點是用繼箱分蜂,蜂場放蜂的麵積不擴大。 (3)同群同箱分蜂快速繁殖在春夏季節,當蜂群群勢達到6~8脾時,如果要繁殖蜂群,先誘入產卵王或介紹處女王,把產卵蜂王預備好,把處女王出房的時間確定,再把另一個巢門在分蜂前一個星期打開。在新打開的巢門有蜜蜂出入之後根據蜂群內部情況,把兩邊子脾、蜜粉脾調均等,用中隔板從中間一分為二,使兩邊蜜蜂不能互通。 (4)換王季節分蜂快速繁殖蜂場換王時,如果要分蜂繁殖,同樣把處女王的出房時間確定後,王後出房前2~3天,把原蜂王連蜂帶子脾提出2~3脾,作為繁殖群。分出群作為繁殖群,可拉離原蜂場,也可擺在原蜂場。如有條件盡量拉離原蜂場,這樣對以後的繁殖好飼養管理。因為提出去的采集蜂也不會飛回原群,這樣繁殖速度就快。 82.人工養蛇常見病如何防治? (1)黑色黴病:這是由黴菌引起的一種蛇類皮膚病。此病多發於梅雨季節,病蛇腹部鱗片產生點塊狀黑色斑點,嚴重的向背部延伸並波及全身黴爛,如不及時處理,數天內可導致死亡。治療可用1%~2%碘酊塗患處,每天塗藥1~2次。同時口服克黴唑片,每天1次,每次2片,療效甚佳。 (2)急性肺炎:是蛇類的一種常見病,此病早期由感冒引起,傳染性強,死亡率高,病蛇常逗留在窩外,口張不閉,呼吸困難,不飲不食,不願活動,往往危及生命。一旦發現病蛇應及時隔離,並加強護理,避寒保暖,並施行蛇窩的徹底消毒,同時要注意補充營養,也可人工填喂新鮮食物。藥物可用四環素或土黴素1克,每天3次。亦可用青黴素鈉鹽40萬單位作肌肉注射,每天3~4次,療效卓著。 (3)口腔炎:病因是吃了不清潔或死亡腐敗的食物所引起,尤其是冬眠之後不久更易得此病,毒蛇提毒時發病率特高,高於無毒蛇80%,應特別注意。病症在頰部,兩頜根部發現潮紅、腫脹,口腔有膿性分泌物,進食時易發生吞咽困難,口微張而不能閉合。如不及時治療,極容易引起死亡。治療可用雷佛奴爾溶液衝洗口腔,再以龍膽紫藥水塗患處,每天1~2次,也可用冰硼散撒於患處,每天2~3次,直至沒有膿性分泌物滲出時為止。 (4)枯尾病:常表現為體瘦、厭食、尾部幹枯。治療以健脾益胃為主,可灌服5%的葡萄糖、複合維生素B液等,或肌肉注射維生素B12,每次1毫升,每天1次。 (5)腸道寄生蟲病:可給予驅蟲藥物治療,用滅蟲寧,每次1~2克,一次灌服;還可用驅蛔靈,精製敵百蟲、左旋咪唑灌服驅蟲,可按蛇體重的十萬分之一灌服。 83.水蛭養殖應注意哪些問題? (1)防逃。要在池塘外圍砌防逃牆,牆高80~90厘米,地下部分在30厘米以上,牆內側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麵(牆麵越光滑水蛭越容易逃跑)。 (2)多放養水生植物。以水葫蘆和浮萍為主,因為水蛭怕陽光直射,水葫蘆和浮萍既是田螺的飼料,又可為水蛭遮光,水蛭還可以在上麵產卵。 (3)投入足量的田螺。田螺應選擇體型大的。另外,每周為水蛭投放一次畜禽血塊,但血塊中不能含鹽。為不影響水質,可將血塊放在木板上,使其浮在水麵上,水蛭嗅到味後便爬上木板采食。血塊存放不得超過兩天。 (4)引種後不得直接將水蛭投放到池塘裏。因為在運輸過程中水蛭自身會產生一層黏膜作為保護層,應先將水蛭放到池塘周邊一塊陰涼潮濕的地方,讓水蛭自然爬進池塘,以減少死亡。 (5)保持合適水位。水蛭繁殖是在覆蓋物下邊的泥土中,並不是在水中繁殖。在繁殖期如果水漫過土床7天左右,水蛭卵會因缺氧而死亡,要注意保持合適的水位,以確保養殖成功。 (6)分級處理:捕撈的水蛭按大、中、小分開,大的篩選出來放回池中留做種蛭,小的放在另外一個池子中繼續養,第二年達到商品規格時起捕出售,中等的馬上加工成幹品出售。 (7)水蛭養殖過程中不能施用化肥和農藥。 84.人工養蠍有哪些常用技巧? 蠍子既是一種名貴藥材,又可製作高級菜肴,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近幾年來養蠍逐漸成為特養的熱門,但許多養蠍者由於對養蠍技術掌握得不好,以致效益不高。要養好蠍子,應掌握如下一些技巧。 (1)就近引種遠距離引種會由於環境、氣溫、濕度等方麵的差異,蠍子水土不服,引起死亡。初養者一定要到就近的蠍場去引種。 (2)避免驚嚇蠍子怕動又識窩,隨意翻動它的窩,會使它受驚嚇,而四處亂竄不歸窩,不吃不喝,慢慢就會死去。 (3)食物新鮮蠍子有互相殘食的習性,但如果有足夠的鮮活昆蟲(如地鱉蟲、黃粉蟲等)供應,它們就很少互相殘食。因而飼料是個關鍵,一定要先解決好飼料問題。 (4)孕期護理蠍子一般在7~8月間產仔,如公母蠍混養在一起,母蠍會因找不到安靜的地方產仔而流產,產出的小蠍也會被公蠍吃掉,不能繁殖足量的小蠍。所以孕蠍產仔時一定要單獨飼養,保持安靜。 (5)產期護理孕蠍產仔後,小蠍要爬到母蠍背上呆4~6天才能下來自己走動,小蠍不在母蠍背上蛻第一次皮,是很難生存幾天的。如讓母蠍和仔蠍呆在一起10多天,又不供應飼料和水,母蠍餓了、渴了,就會毫不留情地將仔蠍吃掉。 (6)幼蠍的飼養小蠍在母蠍背上蛻第一次皮後,食欲大增,一天要吃一隻小昆蟲。而幼蠍捕食能力差,體力不如作為飼料的大黃粉蟲等昆蟲,而無法刺死昆蟲,幼蠍便會互相殘食。如果沒有足夠的小黃粉蟲或其它小昆蟲,幼蠍是很難長成成蠍的。 (7)防逃措施蠍子不能飛,但極善爬行。因此,無論是盆養、箱養,還是池養、架養,都要在四周用寬邊透明膠或玻璃條或塑料布圍好貼好,不能讓蠍子有機可逃。 (8)蠍子的呼吸器官和生殖係統均在身體下部,因而最怕水浸。蠍窩下絕對不能有水溝水窩。平時加水要選在白天,加水一次不要太多,泥土有些濕潤就行。給蠍子提供飲用水,用小盤盛幾塊吸水海綿或棉花就行,一般4~5天就要換一次新水。如長期讓蠍子飲變質的水,蠍子會得病而死。 (9)蠍子有毒,敵害不多。但最可怕的是老鼠,夏天老鼠會搶吃黃粉蟲或地鱉蟲等飼料。冬天蠍子冬眠無防衛能力,容易被老鼠吃掉,很難防範,因此,防鼠害工作一定要做好。
正文 第二章 科學養殖技術常備知識(2)(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