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科學養殖技術常備知識(1)(2 / 3)

(3)精心飼養:如果飼養管理跟不上,再好的奶牛也不會有高的產奶量,因此精心飼養也很關鍵。牛舍采光通風條件要好,每日打掃幹淨。冬季拴在戶外多曬太陽;夏季拴在涼處。青飼料充足供應,以吃飽不剩為好;粗飼料作為搭配,少量添加;精飼料一般按產奶量來計算,高產奶牛每產3千克奶喂1千克精料;每日定時飼喂,注意不能喂黴變飼料,不飲冰水或髒水。產奶10個月左右時,要逐漸幹奶,因為此時胎兒已發育到7個月左右,奶牛消耗很大,幹奶有利於奶牛的休息和調整,為下個泌乳期做準備。幹奶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逐漸幹奶法,即將擠奶次數從每日3次減少到每日1次,以後隔日1次,飼料逐漸更換,少喂或不喂精料,限製飲水,加強運動,產奶量下降到4千克時停止擠奶,在2周內使奶牛逐漸幹奶;另一種方法是快速幹奶,即突然改變飼料,具體方法是減少精料,控製青料和飲水,加強運動,當天擠奶1次,以後隔日1次,在1周內使奶牛幹奶。

(4)正確擠奶:正確的擠奶方法和合理的擠奶次數是獲得高產的有效手段,而不當的擠奶方法不僅降低了產奶量,而且還會損傷奶牛乳房,導致乳房炎等疾病的發生。從奶牛分娩的當天開始擠奶,每日擠奶3次,每次擠奶前都要按摩乳房,第1天每次隻擠2千克,第2天擠1/3,第3天擠1/2,以後就可正常擠淨。特別注意的是第1天不能擠完乳房中的奶,否則容易導致產後癱瘓。手工擠奶前要剪指甲、洗手、雙手分別握住乳頭,均勻而快速地擠奶,每頭牛的奶應在6~10分鍾內擠完。手工擠奶投入少,但費時費力,專業戶最好配置擠奶器,用機器擠奶不僅省時省力,而且會大大減少牛奶受汙染的機會。

(5)講究衛生:牛奶是直接飲用或用於深加工的食品,因此必須保證牛奶的幹淨衛生,不能混進汙物或摻雜使假。每次擠奶前和售奶後都要清洗奶桶和擠奶器,奶牛的後軀要刷淨,乳房更應擦洗幹淨,擠出的第一把奶棄去不要,擠完奶後蓋好桶蓋,盡快出售或送往收購站。奶牛患乳房炎或使用某些藥物期間,應注意擠出的奶不能用於飲用,因為有些殘留藥物會進入奶汁中而影響牛奶品質。

64.怎樣提高養羊效益?

(1)推廣人工授精技術。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種公羊的利用率,減少種公羊的飼養數量,節約飼養費用和優良種公羊的購買費用。而且,優良種公羊價格昂貴,目前每隻均在萬元以上,若采用本交方式配種,容易導致某些疾病的傳播蔓延,使種公羊失去配種能力,基礎母羊失去種用價值。

(2)推廣經濟雜交技術。利用肉用優良品種公羊與本地母羊開展二元或三元雜交,生產優良雜種羔羊,育肥生產商品肉羊。雜種羊不僅生長快,飼料報酬高,而且肉質好、鮮嫩,售價高,經濟效益好。

(3)推廣羔羊補飼和早期斷奶技術。羔羊長至幾周齡後,母羊奶已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因此需早期訓練羔羊吃草吃料,進行補飼。一般從7~10日齡開始誘食,15~30日齡日喂50~70克,30~60日齡日喂達到100克,60~90日齡達到200克,保證羔羊全活全壯、快速生長,為早期斷奶和後期育肥打好基礎。早期斷奶在100日齡進行,最遲不要超過4月齡,這樣可縮短產羔間隔,增加母羊在利用年限內所產胎數。

(4)推廣飼草加工調製後喂羊技術。傳統養羊所喂的飼草往往不經過任何加工調製,像玉米秸多數以整株幹秸飼喂,這樣飼喂後消化利用率低,不僅造成飼草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羊隻生長慢,飼養周期長,出欄率低,因此應廣泛推廣青貯、氨化、發酵等飼料調製加工技術,提高養羊的經濟效益。

(5)推廣設施養殖技術。以往農戶養羊采用木樁拴係,露天飼養,羊群往往出現夏壯、秋肥、冬瘦、春乏的狀況。若想增加養羊效益,就應推廣設施養殖,建造布局結構合理的羊舍或暖棚,這樣,無論在炎夏還是在寒冬,羊群都有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促其快速生長與增重,並且飼養設施的合理建造與布局,可大大降低疾病的發生。把錢花在羊舍建設上比花錢給羊買藥治病更經濟,何況用藥過多會產生藥物殘留。

(6)推廣疾病綜合防治技術。疾病是養羊生產的一大威脅,應重點搞好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定期驅除羊體內外寄生蟲,注意圈舍的衛生消毒,在日常管理中經常觀察羊隻精神、飲食、糞便等是否正常,做到沒病早防,有病早發現、早治療。

65.肉羊育肥有哪些方法?

肉羊快速育肥可使羔羊2個月出欄,體重達到15~20千克,成活率達98%以上。在管理技術上必須抓好以下訣竅。

選擇良種:即選擇最佳的雜交組合羊,充分利用雜交優勢增產。如以波爾山羊等作父本,當地白山羊作母本進行多元雜交,培養出的肉用山羊,具有體型大、遺傳性能穩定、繁殖性能高、抗病力強、產肉率高、羊毛潔白、光澤好、彈性好等特點。

建造圈舍:建造肉羊圈舍要做到冬暖夏涼,要建在地勢高燥、排水通風良好,清潔衛生的地方,坐北朝陽為半坡式,一般後牆高1.8米,前簷高2.2米,外設運動場,為育肥羊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飼養母羊:母羊要在優質的草場或山場上放牧,或者舍飼喂給優質的飼草。同時,每天每隻母羊喂給0.4~0.7千克的混合精飼料。混合精飼料的組成:玉米60%、麥麩8%、棉籽餅16%、豆粕12%、食鹽1%、磷酸氫鈣3%。

擇羔育肥:從羔羊群中挑選個體大、發育好、采食能力強、無疾病的羔羊,組成斷奶後的育肥群。最好選擇公羔,因為公羔生長快,此時又未達到性成熟。

羔羊補飼:可用穀料飼料搭配適量大豆餅(粕),也可用混合精飼料,如玉米45%、麥麩22%、豆粕30%、食鹽1%、魚粉2%。羔羊的精飼料喂量隨月齡的增長而增加。20~30日齡,每隻羔羊喂量為50~70克;1~2月齡為100~150克;2~3月齡為200克,每日補喂2次。

適時斷尾:羔羊斷尾可以加速肉羊生長、改進肉質、減少膻味。羔羊在2~21日齡均可斷尾,但以2~7日齡最為適宜。斷尾時間最好在晴天早上進行。方法:一、膠筋斷尾。用彈性較好的膠皮筋,套在羔羊第2~3尾椎之間,使尾下部得不到營養而萎縮,經10天即自行脫落。二、快刀斷尾。先用細繩捆住尾根,斷絕血液流通,然後用快刀離尾4~5厘米處切斷,用紗布包紮好,當天下午,即可將係繩解開,經5~7天即愈。

去勢促長:公羔去勢一般與斷尾同時進行,可采用膠筋法和手術法。常用的是膠筋法,將7日齡內的公羔羊的睾丸擠到陰囊內,在精索部位連同陰囊用膠筋緊緊纏結,20~30天後,陰囊和塞丸就會幹枯自然脫落。

及時消毒:在肉羊的飼養管理中,始終要有充足、清潔的飲水供應,舍內通風良好,地麵幹燥,鋪有墊草,飼料不被汙染。對羊圈、羊舍、料槽、水槽勤清掃、消毒;產羔的墊草、飼草、用具等要勤放在陽光下晾曬;對工作服、醫療器具要勤煮沸消毒。

預防疾病:根據當地羊病的流行特點,堅持“防重於治”的飼養原則,有計劃地對羊群進行藥物預防和免疫接種,防止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

擇時出欄:育肥羊膘滿體壯即可依據市場行情及時出欄,即可縮短肉羊育肥周期,又可提高養羊戶的經濟效益。

66.怎樣挑選健康仔豬?

挑選好健康仔豬,是增加養豬效益的基礎,切不可馬虎從事。挑選健康仔豬有好多講究,下麵介紹10種注意事項,供養豬戶參考。

(1)土種豬長得慢,生長期長;雜交豬長得快,生長期短,出欄早,日增重都在500克以上。

(2)看體型外貌。優良豬仔腰長、前胸寬、嘴短、後臀豐滿、四肢粗壯而有力、身長與體寬的比例合理。

(3)看仔豬的眼睛是否有神,豬尾巴是否有稀糞。趕豬行走,看豬仔是否咳嗽。

(4)仔豬食欲與日增重成正比,要買虎頭虎腦的豬,最好自帶飼料飼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