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常用指揮性公文的種類與寫作(2 / 3)

發布方式二

在標題下麵的居中位置寫明通過該決定的會議和通過時間,然後公開發布。這樣公布的決定也不必寫發文字號,不必寫主送機關和成文日期,也不必蓋印章。所發布的決定是以正文的形式出現的。

發布方式三

這種決定發布方式為主送式,即以一般公文的方式運行,所發布的決定有版頭、發文字號、主送機關、成文日期和印章,有的還有機關署名,通常要蓋印章。這種發布方式較為常見,尤其在省、市、縣級環境保護部門的行文中則更為常見。

(3)決定的正文的寫法

決定正文的寫法因其內容不同而各異,但其基本結構仍然是由決定緣由、決定事項、執行要求三部分組成。按決定的內容區分,可分為決策型、安排型、規範型三類,其寫作方法也不盡相同。

①決策型決定

這種決定主要是領導、決策機關對重要事項、重大行動及其實施的方針政策做出決策,一般篇幅比較長,議論說理的成分比較多,與決議的寫法相似。例如《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等。這類決定一般是決定緣由、決定事項、執行要求三層內容齊全,且有較多的說理成分。

②安排型決定

這類決定主要是對重要而具體的工作做出安排,從指導原則到具體任務、方法、步驟、措施等項均有安排布置。例如《國務院關於嚴肅稅收法紀加強稅收工作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從嚴控製社會集團購買力的決定》等。

③規範型決定

這類決定一般用於建立或健全某一法規或規章製度,內容主要由規定事項和執行要求兩部分組成。例如《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幹問題的決定》的正文就是由十項規定事項和實施要求兩部分組成,並在每一項的標題中體現出來。例如該決定第四項“限期達標,加快治理老汙染”(標題),“限期達標”是規定的事項,“加快治理老汙染”則是實施要求和具體工作目標與途徑。

一般說來,決定多適用於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較高層次的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機關(如國務院或省級各部、委、辦、局)發布,市、縣級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機關(如縣級環境保護局)非特殊情況或授權,通常不使用“決定”這種公文形式。

第三節指示的寫作與發布

1.指示的適用範圍

在中共中央《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中規定:“指示用於對下級機關布置工作,提出開展工作的原則和要求。”而在國務院《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則取消了“指示”這種公文形式。為了使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也了解“指示”類公文的特點與基本寫法,本章節對此進行一些闡述。

2.指示的寫作方法

指示的內容具有突出的指導性,不但對下級布置工作任務,而且對如何完成任務提出指導原則和要求。

(1)指示標題的寫法

指示的標題多用完全式標題,即發文機關、事由、文種三種要素俱全的標題。如果發文緊急,其標題可在文種前加“緊急”二字。如《中共中央關於糾正電報、報告、指示、決定等文字缺點的指示》《中共中央關於各級領導幹部要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書代勞的指示》等。

(2)指示的發文方式

指示的發文方式與命令(令)、決議、決定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多采用公開發布的方式,而指示的發文方式與一般公文一樣采用主送式的發文方式。公文格式中的主要成分如標題、發文字號、主送機關、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等俱全。

(3)指示正文的寫法

指示因針對的情況、問題不同,製文目的、意圖不同,正文的篇幅長短和結構也不同。有的指示內容很簡單,隻有一段文字。例如:

中國人民誌願軍要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一九五一年一月十九日)

中朝兩國同誌要親如兄弟般地團結在一起,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為戰勝共同敵人而奮鬥到底。中國同誌必須將朝鮮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樣,教育指揮員戰鬥員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鮮人民的一針一線,如同我們在國內的看法和做法一樣,這就是勝利的政治基礎。隻要我們能夠這樣做,最後勝利就一定會得到。

(這是毛澤東給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指示。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3頁)

這份僅有150字的指示,極為簡明扼要地提出誌願軍要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愛護那裏的一草一木,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並把這項要求與我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不拿一針一線”相提並論,進一步指出“這就是勝利的政治基礎。”因此從曆史的角度來說,這份指示是建國以後最早的一份關於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文件,迄今仍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有的指示內容則比較多,正文寫得比較詳細,結構也比較複雜。例如:

中共中央關於各級領導幹部要親自動手起

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書代勞的指示

(一九八一年五月七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央已經采取或正在采取一係列重要的措施,如廢除領導幹部職務實際上存在的終身製,吸收堅定執行黨的路線、具有獨立工作能力而又年富力強的同誌參加各級領導工作,實行黨政分工,恢複和健全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製度,在決定重大問題時注意聽取有學問的專家、學者的意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等等。毫無疑問,為了進一步改善黨的領導製度,還要逐步采取許多必要的措施。各級領導幹部要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書代勞,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領導幹部必須親自動手準備自己的重要講話、報告,親自指導、主持自己領導範圍內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否則他對自己所領導的主要工作就不能擔負政治責任。這是一個重大原則問題,中央和毛澤東從三十年代起曾經作過多次指示。現在,中央常委的絕大多數同誌是這樣做的,各級領導幹部中有很多同誌也是這樣做的。有些領導幹部,工作肯用腦筋,有辦法,有經驗,苦於文化水平低,親自動手寫文件有困難,需要別人幫助(但對文件的主要內容仍然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加以審定)。但是,目前也有一些領導幹部,工作不用腦筋,整天忙於批條子,應付門麵,他們不僅在準備自己領導範圍內的重要文件時不動手,並且連自己的講話、報告以至日常工作的指示,也不動腦,不動手,不提出基本的思想內容,一切由秘書或別的人代勞。他們這樣做,實際上是放棄了自己的領導責任,嚴重地損害了黨的領導作用和領導威信。這種做法,是腐朽的官僚主義惡習在我們黨的領導工作上的一種反映,是某些同誌革命意誌衰退、缺乏政治責任心、工作上失職或無能的一種表現,也是我們許多地方、部門和單位的領導工作一般化,使中央的指示得不到正確有效的執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鑒於此,中央規定:今後,領導者(指各級黨委的第一書記、分工負責某一方麵工作的書記,國家機關的部長、省長、市長,其他各部門、各單位類推)個人的重要講話、報告,一律要親自動手起草。領導機關的重要文件,一律由領導者(或指定一位負責同誌,或由若幹人合作,一人負主責)親自動手,親自指導、主持起草工作。所謂親自動手,主要是指領導者必須開動腦筋,提出文件的基本思想,包括主要的觀點、意見、辦法。文件的初稿產生以後,要在適當的範圍內征求更多同誌的意見,民主討論,集思廣益。在此基礎上,領導者再親自精心斟酌文件的內容和文字,並最後親自負責修改定稿。文字的加工整理,可以由秘書或其他適當人員協助,但不得把起草工作全部推給他們。分管某一方麵工作的領導者,對於自己領導範圍內的重要文件,要親自動手,親自主持、參加起草工作,在自己主管的會議上的主要發言和會議結論,也要自己準備,不要造成這樣一種局麵,即一切工作都集中在第一書記身上,一切文件都要第一書記負責,以致第一書記的工作無法深入。

各級領導幹部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這不是技術性的問題,而是領導工作中的原則性問題,現在重申這一原則,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能力和領導能力,改善和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領導的一項重要措施。

一般說來,中央的指示是麵向全國的,是有普遍意義的。其中,有的屬於原則性的指示,隻有和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使之具體化,才能真正解決那裏的問題;有的屬於對某項工作的具體的指示、規定,也要由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提出實施的具體辦法,才能有效地貫徹執行。因此,各級領導幹部的重要職責,主要是善於把中央或上級的指示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結合起來,提出貫徹執行這些指示的具體意見和辦法,並組織實施。他們的報告、講話以及其他文件,都應當體現這種結合。今後,在中央作出原則性的指示以後,中央或國家機關的主管部門,應對負責執行的單位作出準確的解釋,並提出相應的實施意見和辦法。各地區在接到中央或上級部門的這些指示以後,要從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本地區執行這些指示的意見和辦法。隻有這樣,而不是照抄照轉,我們黨和國家的機器的各個環節才能正確地協調地運轉起來,充分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

領導幹部的講話、報告,作為精神產品,應是他們的大腦這個加工廠製作出來的。它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歸根到底來自廣大群眾的實踐。對周圍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狀況作係統的周密的調查研究,用心體察下級和社會各階層的情緒、呼聲和要求,及時了解實際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這是創造性地執行中央或上級的指示,提高領導工作質量和提高文件質量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一個領導者,起草一個文件,或者講一篇有指導性的話,總應該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領導者親自去了解在有關問題上,中央或上級有什麼指示,自己這裏有哪些實際情況、經驗和問題。在準備過程中,可能要遇到一些理論問題,需要請教別人,需要讀一點書,需要由一些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同誌提出一種或幾種經過認真論證的結論或方案,以供討論比較,或者有一些實際情況不大清楚,需要再到下麵跑一跑,看一看,做一點調查,然後,把這些得來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經過自己的認真思索和領導機構的集體研究,化為係統的、條理性的意見,這就是文件或講話的初稿的產生。為了使文件或講話更加符合客觀實際,還需要再找一些直接執行的同誌,盡量把這些意見在付諸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複雜的情況考慮進去。以上是說事關重大的文件或講話,每天需要處理的普通事務性文件或講話當然不能都這樣辦。總之,領導者自己動手起草重要文件準備講話的過程,是一種不能假手別人的艱苦的創造性勞動。如果沒有這個過程,雖然寫出來文件或講了話,做了報告,但思想、觀點和語言意見都是別人的,對所論述的事物缺乏規律性的認識,對所有說的意見、辦法,是否正確,是否行得通,心中還是無數,那末,在執行中央或上級指示的過程中,其行動也必然帶有某種盲目性或搖擺不定,也就難以做好工作。如果有了這個調查、加工、思索、提煉的過程,情況就會截然不同,不僅能夠避免講話、報告一般化,而且由於對所論述的問題有了比較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對自己提出的意見、辦法的正確性、可行性心中有數,比較有把握,那末,在執行中央和上級指示的過程中,其行動就會是自覺的、堅定的。也隻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真正地擔負起領導的責任,做好工作。

中央認為,當前各級領導機關的文件、簡報數量過多,必須加以整頓、精簡。毫無疑問,各級領導幹部不應該把過多的精力用於準備各種文件,他們的主要精力始終應當放在調查研究、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上。中央殷切希望各級領導幹部振奮革命精神,刻苦學習,努力增強自己的認識能力和領導能力,以適應日益發展的現代化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軍事建設的需要和日益增多的國際交往的需要。特別是那些文化水平較低而年紀又較輕的同誌,要下決心拿出一年、兩年甚至更多一點的時間先補習文化,後學習理論,在此基礎上加強自己動手起草文件的鍛煉,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領導水平。中央相信,經過長期反複的努力,在我們的領導幹部隊伍中,一定會有更多的同誌成為“文武雙全”的、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優秀領導人才。

這一份長達2900多字的指示,共有7個自然段,可分為3個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這一部分說明發文目的和意圖,即發文的緣由。《指示》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為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中央已經采取或正在采取一係列重要措施,如廢除領導幹部職務實際上存在的終身製,吸收堅持執行黨的路線、具有獨立工作能力而又年富力強的同誌參加各級領導工作,實行黨政分工,恢複和健全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製度,在決定重大問題時注意聽取有學問的專家、學者的意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等等。毫無疑問,為了進一步改善黨的領導製度,還要逐步采取許多必要的措施。各級領導幹部要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書代勞,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既然領導幹部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是進一步改善黨的領導的一項重要措施,當然就要發文強調這一問題,這就是發文的緣由。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段至第五段。這一部分是《指示》的內容,包括《指示》的重要事項及其理由等,所指示的事項為:“領導幹部必須親自動手準備自己的重要講話、報告,親自指導、主持自己領導範圍內的重要文件的起草。”“中央規定:今後,領導者(指各級黨委的第一書記、分工負責某一方麵工作的書記,國家機關的部長、省長、市長,其他各部門、各單位類推)個人的重要講話、報告,一律要自己動手起草。領導機關的重要文件,一律由領導(或指定一位負責同誌,或由若幹人合作,一人負主責)親自動手,親自指導、主持起草工作。”由於有些領導幹部對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提高他們對這樣做的意義的認識就顯得特別重要,所以指示很重視講理由、說道理。該《指示》主要講了這樣一些理由:領導幹部如果不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他對自己領導的工作就不能負起政治責任;領導幹部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這不是一個技術性問題,而是領導工作中的原則問題;領導幹部親自動手起草重要文件,可以減少領導工作的盲目性,增強自覺性、堅定性;有些領導幹部平時不用腦筋,忙於應付門麵,不動手起草重要文件,一切由秘書代勞,是無能和失職的表現,等等。正因為道理講得多,所以這篇《指示》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理論性比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