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海沉積(1 / 1)

深海沉積為深而開闊的大洋底部的沉積物。水深一般大於2000米,以生物作用和化學作用的產物為主,其次為陸源礦物質、宇宙塵埃及火山噴發物。因大洋環流、濁流、深海底層流與浮冰的搬運而沉積於海底。分為:

(1)生源沉積,統稱生物軟泥,含生物遺體超過30%,包括鈣質軟泥及矽質軟泥。前者鈣質生物組分大於30%,如有孔蟲軟泥(抱球蟲軟泥)、白堊軟泥(顆石藻軟泥)和翼足類軟泥。覆蓋大洋麵積的45.6%,主要分布在大西洋、西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海嶺和海底高地。後者矽質生物組分大於30%,包括矽藻軟泥和放射蟲軟泥。覆蓋大洋麵積的10.9%。矽藻軟泥主要分布在南極海域與北太平洋,放射蟲軟泥多集中於太平洋和印度洋赤道地帶的深水區。

(2)非生源沉積,有褐粘土、自生沉積物、火山沉積物、濁流沉積物、滑坡沉積物、冰川沉積物和風成沉積物7類。其中褐黏土(又稱紅黏土)的生源物質含量小於30%,覆蓋大洋麵積的30.9%,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印度洋中部與大西洋的深海盆地,平均深達5400米。自生沉積物以錳結核為主,多分布於太平洋中、南部及印度洋東部。陸源沉積物通過濁流、冰川和風輸入深海,分布於大洋盆地的邊緣。深海沉積物沉積速度十分緩慢,一般為0.1~10厘米/年,從洋盆到中心,沉積速率由大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