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怎麼除掉約翰?這就產生了一個動因。約翰指責希律說:“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先是腓力希律娶了希羅底,即娶了自己的侄女(同父異母兄之女),住在羅馬;之後,希律·安提帕到羅馬,與嫂嫂希羅底通奸,希羅底已懷有莎樂美,離開了丈夫,再嫁給丈夫的同父異母兄弟希律·安提帕。所以,希律·安提帕娶的希羅底,既是自己的嫂嫂,也是自己的侄女。
這段婚姻的不合理,不僅僅在混亂的倫理關係上,還在於,它極大地違背了猶太人傳統的婚約:一是,按照猶太人婚約,兄弟娶嫂嫂,必須是兄長死去,並且沒有後裔的情況下。希羅底的丈夫腓力希律還活著,她已懷有女兒莎樂美,希律·安提帕是不能娶嫂嫂的。二是,猶太人婚約是以摩西訓誡為基礎,極其推崇婚姻關係,離婚是受人嫌恨的。隻有在兩種情況下,丈夫可以休掉妻子:一種是妻子有什麼“不合理的事”(即不潔的),或丈夫不喜歡她,可以打發她離開夫家:一種是,沒有孩子。上述情況都必須是丈夫寫休書給妻子,絕無妻子自己通奸,且自行離開丈夫的。
在約翰看來,希律·安提帕與希羅底的結合,無論從哪一方麵,都嚴重觸犯了猶太婚約,也就是觸犯了上帝給予婚姻的神聖性,因此是“不合理”的。
希羅底想殺施洗約翰,也許並不從政治角度考慮,但約翰始終如一大聲斥責,詛咒她是淫蕩的“巴比倫之女”,這嚴重影響了一個女人在王室中的婚姻地位,約翰,當然是她的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後快。
既然希律·安提帕隱性地、猶豫地想除掉約翰,既然希羅底明白地、公開地想殺了約翰,就必須尋找一個借口,獲得一個時機。莎樂美跳舞後的要求,成就了一個借口,成全了殺人者們的心願。於是,無辜的少女,變成一個殺害先知的罪孽深重的罪人:一段舞蹈,成為砍掉約翰頭顱的利器。後人將無數的唾罵噴射在這個少女身上,附加各種名目,真正的罪人卻隱在時間深處,在曆史的塵埃中,裸露著一副猥瑣、怯懦、遊移的嘴臉。
福樓拜小說《希羅迪婭》寫道,莎樂美跳完舞,希律大叫給什麼都願意,一半江山也行,此時,少女“走上廊台,又從那裏下來,隨即帶著滿臉稚氣,咬字不清地說道:‘我要你用一個盤子把雅奧——’她一時忘了這個名字,但馬上又微笑地說,‘把雅奧——卡南的頭給我!’”莎樂美走上廊台是去見母親希羅迪婭(即希羅底),聽她指示向希律要什麼,母親提供的這個人名,雅奧卡南(即施洗約翰),她是第一次聽到,一時會忘記這個名字,讀起來也是咬字不清;這個名字對莎樂美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她不過是執行母親的命令。所以,當劊子手揪著頭發提來約翰頭顱、獻給莎樂美時,她是“輕盈地走上廊台”去接的,絲毫不覺得沉重,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個罪入。莎樂美沒意識到,她所要的頭顱,是“舊約”時代的最後一個先知,她將因這個行為,永遠成為猶太民族的一個恥辱,一個罪人。
本納迪諾·盧伊尼(BernardinoLuini)的一幅油畫《接受施洗者約翰的頭顱》,前景是畫外伸過來的一隻強有力的手揪著約翰的頭發將頭顱放在盤子上,頭頸尚在淌血,約翰神情安詳,眼蓋低垂如貝殼;莎樂美手托盤子去接,衣裙深灰,與盤子、約翰頭發的顏色相呼應,她的頭發則是金色的小卷,臉帶稚氣,無喜無憂,無恐懼也無歡樂,更談不上淫蕩與邪惡,她似乎出於本能不願看頭顱,將頭扭向左側。她隻是將頭顱從劊子手那接過來,傳遞給母親。僅僅是傳遞一下。
3.宿命者
《路加福音》說到施洗約翰的身世:撒加利亞與以利沙白年老無子,上帝就賜予給他們,“從母腹裏就被聖靈充滿了”,取名為“約翰”。天使加百列又到加利利的拿撒勒去,對童女瑪利亞說:“聖靈要臨到你身上”,童女生子為耶穌。以利沙白是瑪利亞的親戚。這樣看來,約翰與耶穌都是母腹被聖靈充滿後所生,都是上帝的兒子,人世的血肉父親不是他們真正的“父”。那麼,他們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