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如何協調現代企業對外的公共關係(一)(3 / 3)

可見,克萊斯勒公司的枯木逢春主要是依靠了政府的支持,而這一行動的策劃者艾柯卡就是看中了政府這一能量巨大的機構,當自己力量難及時,又巧妙地利用第三者——經銷商,手段不可謂不高。

有市場,就必有競爭;有競爭,就有同行業間撞車的可能性;有撞車,就有被撞翻的可能性,至少是兩敗俱傷。在這種情況下,爭取得到政府的支持,利用政府的協調作用來減少或消除這種撞車現象帶來的損失也是企業管理者應該注意的問題。對此我們以德國的汽車工業加以說明。

德國的梅塞德斯——奔馳汽車有限公司與大眾公司是享譽世界的兩大汽車公司。幾十年前,兩家公司都將自己的產品定位在豪華公務用車上,並不斷推出自己的豪華轎車產品,爭奪市場相當激烈。為了爭取消費者,占領更大的市場,兩家公司不僅相互攻擊對方的產品,甚至不惜大幅度降價,有時甚至虧本銷售。結果是,不僅奔馳和大眾兩家汽車公司的利益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且外國汽車也乘機打入德國市場。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激戰之後,奔馳和大眾的管理者都看到了這個殘酷的事實,於是轉而謀求講和,共同分享市場。雙方講和,必然要涉及利益分配問題,難度肯定不小,很顯然,有個“和事佬”來調解是比較恰當的。找誰呢?奔馳的管理者利用他們與政府一直保持的良好關係找到了德國政府,希望政府能夠出麵調解。最後,在德國政府的出麵與壓力下,大眾公司同意將經營重心轉移到家用中低檔轎車上來。奔馳公司呢,則利用與政府的良好關係維護了自己生產高檔轎車的特權。而最終的結果,從大局上來看,也維護了德國汽車工業的整體利益。

利用政府來調解企業之間的衝突與矛盾,一定要分析其可能性與時機,如果雙方和政府都希望看到和平解決的局麵,那麼成功的機率就大大增加了。如果條件不成熟,可能性不大,有條件的企業管理者應當主動爭取政府幫助,增加和平解決的可能性,否則,兩敗俱傷的競爭發展下去是絕無好處的。

協調與政府關係的藝術

企業要搞好與政府的關係要注意以下幾方麵的協調工作:

1、基本原則。公司與政府之間可能會產生利益上的矛盾,這種矛盾實質上是國家利益與公司利益的矛盾,當矛盾發生時要注意協調好與政府的關係。

日本住友銀行在招考職員時,出的一道試題是:“當國家利益與住友銀行的利益發生衝突時,閣下采取何種對策?”有人回答:“國家與銀行發生衝突,我堅決站在銀行立場上。”銀行當局認為,這樣的人將來會捅漏子,不能錄用。也有人回答:“住友銀行與國家發生衝突時,應維護國家利益。”銀行認為,這樣的人隻適合做政府工作,銀行不能錄用。還有人回答:“銀行與國家有矛盾,我要盡力淡化這一矛盾,協調好雙方利益。”銀行主管認為,這樣的人是理想的人選,當即被錄用。

2、相互支持。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公司要想獲得政府的更大支持就要有良好的表現和主動的合作。公司良好的社會的表現,有助於政府對其產生好的印象。如公司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響應政府各項號召,資助政府開展社會福利事業和社會文化體育活動,支援教育事業,救濟災區,扶持落後地區,為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力所能及地在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麵做出自己的貢獻。

許多傑出的企業家都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二戰中,福特、杜邦等老牌美國企業都無償地為保衛國家而傾注了大量的財力物力;陳嘉庚等愛國華僑也一度為中國的抗日事業出錢出力,不計報酬。而李嘉誠、曾憲梓等當代華人企業家為祖國的經濟發展無償捐助教育等公共事業,也是有口皆碑。

富強、繁榮、和平、進步的國家是企業強大的後盾,沒有國家的發展就談不上企業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公眾是企業極為重要的外部公眾。那些隻顧公司經濟利益,無視國家整體利益,甚至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去攫取公司不正當利益的行為,應當堅決杜絕。

3、了解政府及政策。政府是代表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行使職權的,政府行使職權的活動是受法律保護的,公司要對有關的各級政府的權力、職能和工作程序有清楚的了解。除了要熟悉公司業務主管政府機構之外,還要了解其它的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如勞動、人事、計劃、稅務、海關、貿易、公安、公用、環保等部門。要熟悉各部門的具體業務職能和工作程序,同時要與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保持密切聯係,得到政府對公司的理解和支持,提高辦事效率。

除此以外,企業還需要熟悉和掌握政府的各項有關方針、政策和法令,根據遵紀守法的原則,製定和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方針和計劃。在企業生產經營計劃的執行過程中,接受政府各有關職能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使企業的生產在政府法律的保護下健康發展。

4、溝通信息。企業應建立與健全企業與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的經常性的信息交流和聯係製度,經常地、及時地向政府有關部門彙報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保持信息的溝通。例如,定期向政府工商財稅部門遞交企業生產經營的財務狀況報表,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企業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以及向政府有關管理部門反映企業在社會經濟運行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障礙,促使政府能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和企業的發展計劃,通過政府的法律保護、經濟幫助、計劃協調和技術指導來維護企業和國家的共同利益。

企業應及時了解政府有關部門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意見和看法,積極地參加政府主管部門舉辦的有關會議和其他活動,聽取政府部門對企業的各項評估和建議。企業舉行的各種活動,如廠慶活動或舉辦展覽會、聯誼會、企業發展專題討論會等各項活動時,邀請政府有關部門的主管負責官員到企業參加,使其實際了解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情況,提高政府主管部門對企業各項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增加對企業的各種幫助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