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 / 2)

第二十四章

4離秦赴魏,巧退齊兵

張儀獲釋,尚未離去,傳來了蘇秦遇刺後身亡的消息。張儀無比悲痛,哀傷。但是,他與蘇秦的政治主張畢竟是針鋒相對的。合縱抗秦的一麵大旗的突然離去,給他這位連橫親秦的主將造成了可乘之機,他不能不充分利用。於是,張儀毫無顧忌地詆毀蘇秦的合縱之說,遊說各國信奉他的連橫之策。楚王見張儀說得頭頭是道,答應張儀,跟秦國親善。韓王認為張儀所言頗具遠見卓識,便脫離合縱,實行連橫,與秦國交好。張儀載譽而歸,秦惠文王非常欣慰,賞賜他五個城邑,封號叫武信君。

不久,張儀受秦惠文王的派遣,遊說其他諸侯。先是齊國,繼而趙國,後至燕國,張儀所到之處,無不表示聽從他的意見。至此,六國合縱聯盟徹底瓦解,出現了諸侯連橫親秦的大好局麵。張儀見大功告成,欣喜若狂地趕回秦國彙報。

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張儀尚未到達秦都鹹陽,就傳來了惠文王去世、武王繼位的消息。登時如冷水澆頭,張儀不能不沮喪萬分,惆悵滿腹了。張儀深知,武王做太子時就不喜歡他,朝中的很多大臣見他倍受寵愛也都忌妒萬分,惠文王在世時誰也拿他無可奈何,如今恐怕要凶多吉少了。

果然,張儀成了眾矢之的。很多大臣都向武王屢進讒言,說他奸詐狡猾,反複無常;說他隻圖謀求個人出路,不惜出賣國家利益;甚至還有人說:“如果再任用張儀,恐怕秦國就要被天下人所恥笑了。”

各國諸侯聽說張儀跟秦武王有隙,都感到連橫親秦之舉前途黯淡,又都紛紛實行合縱外交。

秦國眾臣借機更加詆毀張儀,把諸侯疏秦之舉全歸罪於張儀。齊國此時又落井下石,專門派出使臣前來責備張儀。內攻外擾,步步緊逼,大有不殺張儀誓不罷休之勢。張儀的處境岌岌可危,隻差秦武王一聲令下了。

然而,秦武王對張儀的態度卻很曖昧,既疏遠冷淡,亦未動殺機。大概是秦武王看出張儀還大有利用價值吧?

張儀審時度勢,看出秦國已不宜久留,如不知難而退,遲早要惹殺身之禍。遞交辭呈,請求離秦?不成。那會引起秦武王的疑心,以為我對不受重用而怨氣衝天,豈不是死罪難逃!不辭而別,溜之乎也?更不成。秦武王會認為我是想改換門庭,要去侍奉其他諸侯以害秦,難免要人頭落地。左思右想,陡生一計,不禁暗自欣慰,惟此才是萬全之策:既要離秦投奔他邦,還要當個冠冕堂皇的秦國使臣。

翌日拜見秦武王,張儀說:“大王,最近一段時間,東方各國均無戰事,都友善相處。依我看,這對我們秦國是極為不利的。因為,隻有東方各國兵戎相見,戰火不斷,我們秦國才可以割得更多的土地。”

秦武王繼位以來,一心想擴大土地,以顯示其大有作為,隻是苦於沒有可行的良策。今見張儀提及,知其已有打算,忙問:“依你的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