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坎弍回:憤恨難持,同脈道異(3 / 3)

張春華的話雖然並不長,但是字字句句都在震撼著袁熙的內心...

此刻張春華所傾訴的,也正是袁熙所已經背負的痛苦。

袁熙咬著牙側過臉去不再看張春華的臉,他害怕自己心軟,隻好硬下自己的心腸:

“別說了!此事就此決定,我明日會安排人送你去許都。”

說罷袁熙不再與張春華多言,轉身快步離開了司馬懿的房間門口。

萬分悲傷的張春華蹲坐在地上抽泣著,站在一邊的司馬懿看著她的背影,一股強烈的淒涼感讓他再也無法置身事外。事實上他並非沒有拖住袁熙不讓其出兵的方法,隻是與之相比他更在意的是將張春華帶回去這件事,現在看張春華這幅樣子,讓他的心很痛。

張春華低頭不斷哭泣著,眼前的一切是那麼的模糊,但是她卻能夠感受到司馬懿屈膝蹲了在自己的麵前,伸出了自己的右手遞到了自己的麵前。

揉了揉滿是淚水的眼眶,張春華這才看清司馬懿右手上的手絹。

接過手絹後張春華不再像方才一樣哭泣,司馬懿見她稍稍冷靜了下來,猶豫了很久終於開口:“你真的很舍不得這裏,不願意離開嗎?”

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司馬懿微微歎了口氣,將自己早已想好的計策告訴張春華:

“你去告訴袁熙將軍,若是出兵攻曹的話,最好與盤踞在冀東的袁譚取得聯係,相約成盟後袁熙將軍率軍南下,袁譚揮師西進,如此才會有勝算。”

這下子張春華幾乎熄滅殆盡的希望之火再度有了複蘇之象,她忘乎所以的緊緊握住司馬懿的手,眼神之中充滿感激之情:

“太好了,這麼一來鄴城就又希望奪回來了,甄宓姐姐也...”

“這隻是空想罷了。”還沒有等張春華高興完,司馬懿再度潑了她一頭冷水:

“袁譚在冀東的急速擴張已經令他目空一切,此時的他根本不屑於借助任何人的力量,就算是袁熙有和他結盟之意,他與袁譚之中還夾著一個袁尚,所以我讓你這麼建議袁熙是暫時拖延他的出兵時間,也好讓他在這段時日內看清局勢。”

翌日清晨,張春華急忙敲開了袁熙的門,將昨天晚上司馬懿所說的計策全數告訴了袁熙。

被盛怒所衝昏頭腦的袁熙聽了張春華的話漸漸的被其打動,開始將與袁譚聯合的想法進行深入考慮。他仰起頭看著張春華問道:

“這恐怕不是你想出來的吧?是不是又去請教仲達先生了?”

借著袁熙主動提及司馬懿之機,張春華趁勢回答:“袁熙哥哥,仲達先生所思慮的是整個大局,若是你孤軍南下沒有旁援的話是非常危險的,我也十分擔心甄姐姐,正是為了甄姐姐你才要更加珍惜自己,萬一連你也不在了,誰去救她呢?”

看著小小年紀的張春華居然堂而皇之的“教訓”起自己來了,不知為何袁熙本來高漲的怒火好像一時間被涓涓細雨澆熄了不少,不由自主的揚起嘴角笑道:

“你什麼時候開始總把司馬懿掛在嘴邊了...”

張春華被袁熙突然這麼一問,頃刻間竟然啞口無言,支支吾吾半天後她勉強有所回應:

“那...那是因為仲達先生所說的話是正確的嘛...”

話音剛落張春華便看出了袁熙是在故意取笑自己,一跺腳後轉身跑出了屋門。

按照司馬懿的建議,袁熙不顧袁尚的反對派遣密使前往龍湊,將結盟共同夾擊曹操的年頭通知了袁譚,希望能夠東北並進奪回鄴城。

期初袁譚看到信件後還是比較動心的,考慮到袁熙與自己平日裏素無交惡,加上大家同為袁氏子孫,別就應該協力抗敵、收複失地。

然而郭圖看出了袁譚有這個念頭後,趕緊進言阻止:

“公子現在擁有數郡之兵,勢力已經超過了鄴城的曹操,雖然並州高幹投降,然此人曆來立場不堅,隻要我們取得了優勢他必定會再度轉向我們這邊,到時候根本不需要袁熙的幽州士兵幫助我們便可盡收冀州之地。”

袁譚反問:“可是有熙弟的兵馬加入勝算不是更大嗎?”

郭圖搖了搖頭:“袁熙之所以會這麼積極的想要奪回鄴城,不過是因為其妻母盡在曹操手中,公子別忘了,袁熙身邊還有您的死敵袁尚啊。”

反複思量後袁譚采納了郭圖的建議,答應袁熙的結盟要求,但是卻以準備不足為由遲遲不肯定下出兵日期,以求達到將袁熙、袁尚封堵幽州,避免南下爭地的局麵。

一切都在司馬懿的預料之中,袁熙在沒有等到袁譚正是約定出兵時期之前,頂住了袁尚的多次催促,在積極備戰的前提之下安守幽州之地,未曾有過絲毫的冒進之舉。

而與此同時,心裏打著另一個算盤的袁譚,聽了郭圖的讒言也在秘密進行著大舉西征攻伐曹操的軍事準備,絲毫沒有注意到背後青州的曹軍兵馬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