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運動的財富指數
高爾夫被稱為綠色鴉片,是因為它太讓人著迷了。
許多人終日奔波於高爾夫球場,體驗一杆入洞的快樂。也許你覺得這種說法難以理解——一個小杆子把一個球打到洞裏去,不知有何樂趣可言。這不禁讓我們想起好長時間以前流傳的一個笑話,說英國人第一次在印度踢足球賽。解說員說,一大堆人在場上奔跑,追逐一個酷似人頭用豬皮縫製的東西,大家都以能夠踢它一腳為樂。這就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運動在當時印度人那裏的第一印象。高爾夫在不理解它的人那裏,恐怕也是如此。
高爾夫魅力何在
魅力一:想像一下吧,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駕車來到郊外的高爾夫球場,陽光燦爛,碧草如茵,舒臂揮杆,銀球劃空。攜三五好友,談天說地,縱情球場。忘記都市的嘈雜與繁忙,是不是一種享受呢?所以,高爾夫(Golf)被人說成是綠色(Green)、氧氣(Oxygen)、陽光(Light)和友誼(Friendship)的集合體。
魅力二:高爾夫在許多國家,尤其在中國是財富的象征。因為其巨額的消費和難以掌握的技術使它成為一項不折不扣的富人運動。越高貴的運動越難上手。要想進入高爾夫球場可不容易,從打著到打起到打遠到打準,沒有幾個月的練習時間,你別想擺脫練習場,進入正式的高爾夫球場。所以,到最後,沒有幾百萬的投入,你別想打得說得過去。正因為此,高爾夫在很多財富階層那兒成了一個財富指數,打多少杆,象征著你已經在高爾夫球場投入了多少錢。球技水平成了財富水平的一個象征。
因此,高爾夫實際成了一場感官與財富的桃源盛宴。如果你認為你體內流淌著象征高貴的藍色血液,那你就難以拒絕這項運動,尊貴而不奢華,猶如一切擁有領袖氣質的事物,足以讓每一位精英分子上癮。
高爾夫的起源
現代高爾夫運動是起源於蘇格蘭的。據說是蘇格蘭的一個牧羊人偶然用牧羊棍將石頭擊入了田鼠窩,覺得這種“擊石入窩”的玩法奇妙無窮,於是找同伴一起玩,現代高爾夫運動由此起源。而現代高爾夫球的18個洞,也與其有很大的關係。
蘇格蘭地處高緯度,氣候寒冷。蘇格蘭人打球時,常隨身攜帶一壺酒,喝酒取暖。每打完一洞,喝一盎司,而蘇格蘭酒壺剛好盛18盎司酒;由此,一壺酒喝完,剛好打完18個洞。
當然,高爾夫球運動從牧羊娃的遊戲逐漸登上大雅之堂,還是經曆了諸多變化的。
剛開始,大家用類似於牧羊棍的木棒擊球。1879年,英國一個鐵匠製造了一批鐵的高爾夫球棒,替代了原來的木棍,使高爾夫球棍出現第一次質的飛躍。1920年,一位美國商人又將其改為銅質空心圓管的球棒。這種球棍造型美觀,質地優良,因此廣受歡迎。到1924年,此種球棒被定為正式比賽用球棒。現在我們看到的球棍則一般使用碳纖維或者鋼製成,設計更加合理,耐用性也更強。因此,高爾夫球技術也日臻完善。
除此之外,在高爾夫用球的演變上也頗為有趣。一開始,大家是用石頭,後來,有人發現將皮革填充羽毛,縫好後再放到油鍋裏煎炸,這樣做出來的球又堅硬又有彈性。於是這種需要“下油鍋”的球流行起來。再到後來,一種橡膠球逐漸流行起來,這種球在一塊壓縮的小橡皮上用橡皮筋纏成球狀,再包裹一層合成材料。到了現代,鈦合金作為一種優質合金已經被運用到球芯裏。球的表麵也不再是完全光滑,因為大家在使用中逐漸發現打出小窩的球更順手好用,於是,後來就特意生產帶有小窩的球。現代的高爾夫球就變成了這副模樣——圓圓的球身上遍布凹槽。
自高爾夫球運動出現幾百年來,高爾夫運動從英倫三島逐漸遍及全球,甚至在上世紀70年代從地球打上了月球(1971年,太空人AlanShepard把一枝六號鐵杆頭插在多用途杆身上,在月球上打了兩球)。作為一種最貼近大自然的戶外運動,高爾夫球受到大眾特別是成功人士的歡迎。所以,嚐試一下高爾夫吧。
七種武器——高爾夫裝備漫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倚天屠龍,哪能稱霸江湖?因此,要成為一流高手,首先要有一流的裝備。下麵看看高爾夫球的七種武器。
第一種武器——球杆
高爾夫球杆分木杆和鐵杆兩種,共13根,其中木杆三根,分別稱為一號杆,三號杆和五號杆。稱之為木杆是因為以前杆頭是柿子木製成,而現在則多為鈦合金。木杆杆頭較大,杆身較長,適用於發球和打距離較遠的球。鐵杆全套13枝:3、4、5、6、7、8、9號和P、S鐵杆,另外還有推杆。每個型號的杆因其角度不同,因此打出的球遠近不同,一般來說,杆號越大,打出的球角度越大,距離越近。比如P杆角度很大,打出的球很高,落到地上滾動很小,而S杆角度最大,主要用於打沙坑球,球飛得很高,上“果領”後不易滾動。推杆則以推球入洞為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