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1(3 / 3)

有些大企業的一些部門也如同縣官衙門,雖有名但無實。王永慶從開始創辦公司就知道,當公司發展成一個大型的企業集團後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所以,在其公司還沒有成為集團的時候,他就將各項管理做到了麵麵俱到,以避免“衙門化”現象在台塑出現。

其實企業“衙門化”現象在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也存在。不同的是,發達國家的企業是組織型的衙門化,而台灣的企業則是官僚型的衙門化,這就是管理的差距。

很顯然,組織型的衙門化要比官僚型的衙門化更有效率,因為組織畢竟還會偏向於管理,而官僚往往是獨裁製,效率高與不高也就不言而喻。

企業管理衙門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業所在地的當局的保護。台灣當局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同樣的產品,台灣的企業競爭不過國外企業,而台灣當局為了保護產品不受到外來企業的“壓迫”,才運用政策對本土企業進行保護。

也正因為如此,當許多企業與外來企業競爭失敗後,並沒有從自身找原因,因為他們知道還有當局的保護能夠讓自己達到壟斷的目的。

有先見之明的王永慶認為,當局保護不利於企業的發展,相反隻會讓企業對當局保護產生依賴,從而更加驕縱,這樣的管理職能會讓企業的發展情況越來越糟糕。王永慶很反對當局保護。

在台灣,每兩年都要舉行一次“國建會”。就是當局邀請島內外各行各業風騷人物,以及學者專家為建設與社會發展提建議,製定對策。

王永慶說,要防止企業衙門化的出現就必須實行規範化管理。對此,他的方法就是不斷檢討表格和流程,來促進管理工作的規範化。而這一方法就是王永慶所說的表格化管理。

表格化管理,是通過對過去每個工作過程中留下的表格以及所有流程、製度,進行深入檢討、研究,來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

而這種管理方法的關鍵所在,就是要不斷檢討表格和流程。管理者必須要對任何一個工作環節進行認真分析和討論,對工作過程的記錄以及留下的其他一些證據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大意。如果不專心地研究這些表格,就不可能發現問題,更談不上解決問題了。

根據國外一家研究機構的調查發現,每一個事故發生前都會有36種征兆,每個征兆又有很多的細節表現。而表格和流程管理就可以讓人們注意到這些細節。由此可見,對一個企業來講,不斷檢討表格和流程是多麼的重要。

表格化管理要求管理者要將管理知識和實際工作聯係在一起,做到融會貫通,這樣才有效果。如果隻是知道管理的一些名詞,但對於如何實施卻不懂或者沒有深入研究,隻是做表麵文章,就很難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管理。

王永慶在談到表格化管理的時候說,要做到表格化管理,管理者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標準,明確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例如某一個單位公認為是有效率的單位,那麼它究竟好在哪裏,還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樣就可以檢討考驗一番,學習其中的有效率的管理措施,分析它產生的環境、適應的範圍。

王永慶曾遇到過這種情況,台塑一個部門有20名成員,每一位都非常忙碌,但忙些什麼,值不值得忙,身為他們的上司卻不太清楚。

管理者經過兩次檢討,並在一個禮拜天請所有的人員坐下來研究一番,將所有的文件及事務流程整理好一起擺出來。

然後花了一天時間,將流程上的每一個“點”、每一張表格、整個製度,深入檢討研究,重新設計表格,重新安排了流程。結果,20名員工和管理者都明白了以前盲目忙碌的原因,“忙”就等於“盲”,因為那就是雜亂無章的“瞎忙”,並且人浮於事。

於是大家同意將人員減少一半,其中10位員工馬上改調其他部門。經過這次的表格化檢討,這個部門的人員雖然減少,但工作卻比以前輕鬆,每一位員工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到了極致。

事實證明,不斷檢討表格和流程可以提高部門工作效率。所以,這種表格化管理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實用的。

王永慶說,有的企業資料很多,生產的、管理的、銷售的、采購的等一應俱全,但是企業發展卻不能達到理想狀態,經常出現庫存過高、原材料斷貨現象,采購時間過長,費時費力。

這樣企業的生產就很難進行,就很難合理發展。諸多的企業都犯過這樣一個毛病,那就是把許多資料當作是每月和每半年一次的盤存工作,把品名、規格、數量等記錄下來,填記一大本表格,將庫存量統計一下,然後由填表人依序呈送資材主管、廠長和經理過目。但為什麼要這樣做卻從不考慮,僅是潦潦草草看過登記本就算萬事大吉。

王永慶曾經從資材管理上談論過表格化管理的重要性。他說,資料管理的第一個先決條件是,表格的設計一定要達到管理上的要求,也就是說要達到合理化。

合理化的表格至少要有如下兩個欄目:

其一是材料主管的“處理對策”。比如說,東西滯存了3個月怎麼辦?如果有了這一欄,材料主管就會考慮這東西是讓它繼續滯存在倉庫,還是趕快處理掉,或是其他種種辦法,並逐條填列出來。如果沒有這一欄,材料主管就很難盡到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作用,而盤存工作也就完全失去意義。

其二是“廠長或經理批示”一欄。資材主管簽注的意見如何,所擬的處理辦法又如何,廠長或經理在批示判定之前,就要從合理化管理的要求出發,采取具體的措施。

一旦批示了,有沒有處理,處理得怎樣,這些都要追蹤。這樣做就能做到科學管理,但是隻有這樣並不能實現表格化管理的合理化。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些事情是需要靈活處理的。

比如一個員工外出辦事,首先要經管理者批準,填報到什麼地方,要怎樣去,去幹什麼,經核準後才可以乘車外出,這是一般的流程。這樣做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毫無意義。

如果業務比較緊急,需要立刻外出洽談,這時事後補辦手續應是最好的選擇。管理者應該切記:管理的目的是效率,而不是為了用規則規範人、限製人。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能夠創造利潤,如果一味地強調規矩,就不利於工作的進行。

管理表格的優勢不僅體現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上,還體現在外部事務的辦理上。

有一段時期,台灣企業都在喊進口原料在加工出口中的退稅手續很難辦,那些沒有辦過這些事情的人就會聞風喪膽,認為這條路最好不要走。

但是,王永慶並不相信。結果,他去了一次後發現,這種現象很多時候是那些前來辦理手續的企業造成的,因為那些企業本身就沒有把資料準備好,也沒有一定的表格來記錄這些事情,這樣往往要跑很多次才能辦理成功。

而如果手續齊全,把所有證件都準備好,“海關”一般不會積壓太久,否則可以給“財政部”去函,反映“海關”積壓公事,這樣事情也就可以很快解決了。

可見,如果管理者能夠提前把事情搞清楚,有一套管理製度,有一套設計完整的管理表格,那麼根本就不會發生這種所謂麻煩的出口退稅業務。

表格化管理其實就是管理者想要達到合理化管理的一種管理手段。王永慶認為,一個企業之所以不能達到管理合理化,沒有表格化管理,是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台塑的表格化管理已經達到了台塑人共知並共同推行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