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依靠科技和政策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政府部門的共識。發展食品安全方麵的科學與技術,已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未來食品安全科技主要有以下發展趨勢。
一、政府對食品安全科技投入逐年加大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被廣大消費者及社會關注程度的提高,我國政府已非常重視食品安全科技的投入。《食品安全關鍵技術》重大專項是我國政府“十五”期間關於食品安全問題設立的專項研究,3年共撥款1.5億元人民幣。該專項包括研究開發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與相關設備,建立食品安全監測與評價體係,積累食品安全標準的技術基礎數據和發展生產與流通過程中的控製技術等內容。國家已開始實施我國食品安全關鍵技術“十一五”發展戰略,食品安全問題已列入我國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將進一步加大對食品安全科技的投入。
二、食品安全技術監控手段更加先進
提高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技水平,重點從關鍵檢測技術、危險性評估技術、關鍵控製技術等方麵進行攻關研究。未來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檢測對象及檢測方法上都將有新的突破。在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符合國際慣例的檢測技術體係的同時,應積極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檢驗檢疫和檢測技術,建立一批我國監督執法工作中迫切需要並擁有原創性的快速篩選方法。將大力發展食品安全監控中急需的現場快速檢測技術和相關設備,研究有關安全限量標準中對應重要技術指標所缺乏的分析檢測技術和方法,建立分析檢測過程中的通用前處理技術等平台技術等。未來的檢測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
(1)規範實驗室的管理和測試過程,建立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質量控製規範,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
(2)食品中多種農藥、獸藥殘留的一次檢測技術、快速檢測技術及專用檢測技術等,尤其是研究生物技術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完善檢測方法和進行相關設備的研製。
(3)重要有機汙染物如二噁英、多氯聯苯、氯丙醇和其他持久性汙染物的痕量與超痕量檢測技術。
(4)完善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與違禁化學品檢驗技術。
(5)建立食品中新發現的重要人獸共患疾病病原體檢測技術。
三、食品安全監管體係日趨完善
近年,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都在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在管理體製上走兼並、垂直、高效的精兵簡政之路。如歐盟於2000年成立了歐盟食品局;法國設立了食品安全評價中心;英國食品局負責製定食品安全法規、標準和實施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控;美國1998年成立了由多部門參與的總統食品安全委員會,直接或間接參與食品安全管理的機構有3個。與此同時,各國也強化和調整政策法規,增加食品安全科技投入,如從1995年到1998年,美國聯邦政府食品安全方麵的投資達到34.6億美元。我國將在充分利用現有各部門及地方已經建立的監測網絡的基礎上,通過條塊結合的方式實現中央機構與地方機構之間、中央各部門機構之間、國內和進出口食品安全檢驗檢疫機構之間的有效配合。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針對目前多部門分割的實際情況,加強有關部門的分工協調,明確職責;強化企業自律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充分利用已經建立的各種網絡,實現優勢互補,形成統一高效的食品安全檢驗監測體係。
四、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體係不斷完善
法律、法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證。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標準的研究與製定工作,把基於健康保護為目的的食品安全標準作為標準化戰略的重點領域,如美國政府每年以7億美元的經費支持標準的研究與製定;日本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投資數億日元,曆時2年3個月完成了日本標準化發展戰略的製定任務。我國雖然製定了一係列有關食品安全的標準,但許多標準標齡過長,缺乏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在技術內容方麵與WTO有關協定和CAC標準存在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