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0章 心細能辯真和假 身正何懼惡與凶(2)(1 / 2)

李秀才道:“小民要回劉三姑,江文彩當以法論處。”

遊酢又問劉三姑:“你的意見呢?”

劉三姑:“奴家願意嫁給李秀才。”

遊酢判道:“李秀才無罪釋放,劉三姑理應歸還李秀才,結案後即可回去李秀才的家。江文彩為富不仁,強搶他人之妻,判其賠銀兩二百兩並坐牢一年零三個月。”

知縣聽到這裏咳嗽一聲。說:“大人,可不可以——”遊酢不理睬他,發令道:“將江文彩押進大牢!”兩個彪形大漢的差役把江文彩拖下堂去。

李秀才和三姑兩人雙膝跪地叩首說:“謝謝青天大老爺為我倆申冤、做主。”出了門。

這時,遊酢才問知縣:“你剛才想說什麼?”“你老實將實情詳細說來,本府可以從輕發落你。”

知縣知道案已經結了,自己再說什麼也沒有用,於是講:“老父母,有些話不知當不當講。”遊酢問道:“有話直說。”知縣想了想,說道:“老父母,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也不得不實話相告,這個人背景大,連蔡太師都怕,在下是不得已而為之。依在下之意,放了姓江的一馬,得罪了他恐怕不好。俗話說‘人情留一線,日後好見麵。’”遊酢聽了知道所指,對方後台確實炙手可燙,答複道:“江文彩一案維持原判,堅決不能饒恕。你好自為之吧。”知縣看了他一眼,真誠地說:“老父母,這事關你的前程呀!”遊酢置之一笑,說道:“怕什麼,頂多摘下這烏紗帽回家養老。”

遊酢辦完案回府,知縣隻得恭恭敬敬地送一程。

初夏來臨,公務較鬆,遊酢覺得應當放鬆一下,便坐下來查看記載當地掌故、風俗的書籍。

一日,遊酢與兩名隨從去“禪窟寺”回來的途中,忽然看見兩個人抬著一個豬籠急匆匆地小跑著迎麵而來。遊酢心生疑惑,急忙大步流星地迎過去一看,籠裏有個女子,他立刻大喝一聲:“你們給我放下籠子!”那抬籠子的兩個壯漢吃了一驚,抬頭一看是一個身穿便服的老頭,便想不理睬繼續趕路。旁邊的隨身衙差大聲嗬斥道:“府老爺的命令你們敢不聽?快停下。”那兩人一聽是府老爺,連忙放下豬籠,遊酢上前問道:“你們豬籠裏裝著人怎麼回事,快給我把人放了!”為頭的將豬籠打開,兩個衙差幫忙把女子拉了出來,解開繩索,拔去嘴裏的塞布。為頭的求饒道:“大人,我們是當差的,我們家老爺讓我們把她抬去河邊沉潭,求大人不要怪罪我們。”遊酢又問道:“一個大活人抬去沉潭,是何道理,說來聽聽。”為頭的說:“她是我們家梁老爺的丫鬟,因為要謀害老爺,所以老爺就叫我們把她抬去沉潭。”遊酢聽了憤怒地對為頭的道:“你們家主人膽大妄為,敢這樣草菅人命,視朝廷王法如兒戲。”對其中一名差役交代“你速去傳他前來府裏。”差役應道:“這就去。”跟那兩人走了。遊酢命令另一個差役道:“你扶這女子回衙門。”

那梁老爺,名仁智,是鳳陽城中一名大財主。他生性風流,家中已有一妻三妾,可是依然不滿足。他的家中有一名丫鬟陳氏,年方二八,正是青春妙齡,又長得如花似玉。他早已垂涎三尺,隻是家裏三姨太管得嚴沒得下手。這一日,三姨太外出,他見機會來了,便奔進陳氏房間想強占了她。沒有想到,陳氏心機靈慧而且性烈,竟然拿起剪刀戳得他的手鮮血直流。他惱火了,趁三姨太沒有回來,叫家奴把陳氏抬去沉潭。

他站在庭院中,用青布包著掛了彩的手臂,還在疼痛呢,正擔心事情是否能夠順利,見兩個家奴和一名差役來了。差役走上前說:“跟我到府衙走一趟。”他情知不妙,隻好跟著差役走了。

梁財主到了府堂上,遊酢見他一身穿戴富貴和驕橫氣,大聲喝道:“堂下何人,還不見下跪。”梁財主聽到喝聲響亮震耳,想起平時聽說過府老爺資曆和名聲,自己好漢不吃眼前虧,還是跪下將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等一一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