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和驢子
原本用來掩埋驢子的泥土,
反而成了它的救命稻草。
有一天,一位農夫的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裏。
農夫很著急,絞盡腦汁想著各種辦法救驢子,但是幾個小時過去了,農夫還是沒有想出什麼好辦法來救這頭驢子,驢子在井裏痛苦地哀號著,求生的意識讓它拚了命地大叫。
試了各種辦法,依然不能把驢子救起來,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棄。
他想:“反正這頭驢子年紀也大了,也幹不了什麼重活了,不值得大費周折把它救出來。我還是放棄吧,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如果有人掉到裏麵就糟了。”
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請他們幫忙一起將井填滿。
鄰居們很快行動起來,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
當這頭驢子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就開始哭起來,它的哭聲聽起來很淒慘。雖然它已經老了,但是它還不想死。
但出人意料的是,它不一會兒就安靜下來了。
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
當鏟進井裏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麵!這樣一來,隨著鏟進泥土的增多,驢子腳下的土堆就越來越高。
就這樣,驢子將大家鏟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一次次地再站了上去。很快,填入的泥土已經快到井口了,這隻驢子便得意地踩著泥土跳出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跑開了!
原本用來掩埋驢子的泥土,反而成了它的救命恩人。
誰說困難隻能讓人走入絕境,有時候,困難也能將人帶進一個新世界,隻要你有積極的心態和善於思考的腦袋。
極品人生/Best Life
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挫折既是外界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泥沙”,又是我們逃出困境的“墊腳石”。隻要正視困境,積極尋找,就能找到擺脫困境的方法,從而安然脫困。
逆境的優勢
法拉第唯一的優勢,
就是他處於逆境之中。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倫敦市郊一個貧困鐵匠的家裏。他父親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有時他一個星期隻能吃到一個麵包,當然更談不上去上學了。
法拉第12歲的時候,就上街去賣報,一邊賣報,一邊從報上識字。到13歲的時候,法拉第進了一家印刷廠當圖書裝訂學徒工,他一邊裝訂書,一邊學習。每當空餘時間,他就翻閱裝訂的書籍。有時甚至在送貨的路上,他也邊走邊看,經過幾年的努力,法拉第終於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漸漸地,法拉第能夠看懂的書越來越多。
他開始閱讀《大英百科全書》,並常常讀到深夜。他特別喜歡電學和力學方麵的書。法拉第沒錢買書、買簿子,就利用印刷廠的廢紙,把它們訂成筆記本,摘錄各種資料,有時還自己配上插圖。
一個偶然的機會,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丹斯來到印刷廠校對他的著作,無意中發現法拉第的“手抄本”。當他知道這是一位裝訂學徒記的筆記時,大吃一驚,於是丹斯送給法拉第皇家學院的聽講券。
法拉第以極為興奮的心情,來到皇家學院旁聽。作報告的正是當時赫赫有名的英國著名化學家戴維。法拉第瞪大眼睛,非常用心地聽戴維講課。回家後,他把聽講筆記整理成冊,作為自學用的《化學課本》。
後來,法拉第把自己精心裝訂的《化學課本》寄給戴維教授,並附了一封信,表示:“極願逃出商界而入於科學界,因為據我的想象,科學能使人高尚而可親。”
收到信後,戴維深為感動。他非常欣賞法拉第的才幹,決定把他招為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奮,很快掌握了實驗技術,成為戴維的得力助手。
半年以後,戴維要到歐洲大陸作一次科學研究旅行,訪問歐洲各國的著名科學家,參觀各國的化學實驗室。戴維決定帶法拉第出國。就這樣,法拉第跟著戴維在歐洲旅行了一年半,會見了安培等著名科學家,長了不少見識,還學會了法語。
回國以後,法拉第開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不久,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34年,他發現了電解定律,震動了科學界。這一定律,被命名為“法拉第電解定律。”
法拉第依靠刻苦自學,從一個連小學都沒念過的裝訂圖書學徒工,跨入了世界第一流科學家的行列。
恩格斯曾稱讚法拉第是“到現在為止最大的電學家”。
絕對的困境是不存在的,除非你自己甘願被困境壓倒。
極品人生/Best Life
法拉第並沒有因為貧困而放棄自己求知的欲望,反而是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困境有時候也是一種優勢,關鍵看你如何對待它,當你勇敢地麵對逆境時,它就會成為你前行的助力。
三根樹枝
三根樹枝,
讓心灰意冷的年輕人明白了生活的道理。
一個年輕人承受了極大的痛苦,想要自殺。入夜後,他極度哀傷地帶了一條繩子,走到屋後的樹林裏,爬上了樹,他想上吊。
當他把一根繩子綁在樹枝上後,樹枝說話了:“親愛的年輕人哪!別在我身上吊死吧!有一對小鳥正在我的枝頭上築巢呢!我很高興能保護它們,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會折斷,鳥巢也就保不住了!請你諒解我,並且也可憐那對小鳥吧!”
年輕人聽了,體諒了它的愛心,就放棄了這根樹枝,爬到更高的另一根樹枝上。
可是當他把繩子綁上去時,這根樹枝也說話了:“年輕人,請你諒解我吧!春天快到了,不久之後我就要開花,成群的蜜蜂會飛來嬉戲、采蜜,這將帶給我極大的快樂。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會被你折彎到地上,花朵就會被摧殘而死,那麼蜜蜂們必定非常失望。”
年輕人聽了,隻好默默地攀上了第三根樹枝。
“原諒我吧!”他還沒動手綁繩子,樹枝就開口了,“年輕的朋友啊!我把自己遠遠地伸到路上,目的就是要使疲憊的旅行者在我的底下得到一些陰涼。這帶給我很大的快樂,如果你吊在我身上,會使我折斷,以後我就再也不可能享有這種快樂了!”
年輕的厭世者陷入了沉思。他問自己:“我為什麼要自殺?隻因為我承受痛苦嗎?難道我不能學學這些樹枝,用我的生命去幫助別人,為別人服務嗎?”
轉念之間,他把焦點由自己身上轉向了無數他所熟識的需要幫助的人身上。他從這三根對他說話的樹枝上各折下了一小段細枝,快快樂樂地離開了!他一直保存著這三根小樹枝,也終身履行這三根樹枝的精神,無論多麼艱難,他都再也沒有想過自殺。
極品人生/Best Life
有些人往往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過多地在意自己受了什麼傷害和委屈,承受了多少重擔和壓力,結果對人生失望。其實,如果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多為別人著想一點,生命自然日益蓬勃,生活自然日益幸福。
四條毛毛蟲的故事
四條毛毛蟲都在奮鬥,
它們的結局卻大不相同。
話說第一條毛毛蟲翻山過河之後,終於來到一棵蘋果樹下。它並不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也不知道樹上長滿紅紅的蘋果。當它看到同伴們往上爬時,就不知所以地跟著往上爬。它沒有目的,不知終點,更不知生為何求、死為何所。
有一天,第二條毛毛蟲也爬到了蘋果樹下。它知道這是一棵蘋果樹,並確定它的目標就是找到一隻大蘋果。但它並不知道大蘋果會長在什麼地方,它猜想:大蘋果應該長在大樹枝上。於是,它遇到分枝的時候,就選擇較粗的樹枝繼續爬。
很多同伴和它有著相同的想法,所以,選擇同一個分枝的毛毛蟲很多,要想通過也絕非易事。幸運的是,這條毛毛蟲一路過關斬將,每次都能爬上最好的樹枝。最後,它從一根名為“大學”的樹枝上,找到了一隻大蘋果。
不過它發現這隻大蘋果並不是樹上最大的,因為在它的上麵還有一隻更大的蘋果,號稱“老板”,是由另一條毛毛蟲爬過一根名為“創業”的樹枝才找到的。這根“創業”的分枝是它當初不屑於爬的一根細小的樹枝。
接著,第三條毛毛蟲也來到了樹下。這條毛毛蟲自己研製了一架望遠鏡。在還未開始爬時,就先用望遠鏡搜尋了一番,找到了最大的蘋果。它發覺當從下往上找路時,會遇到很多分枝,有各種不同的爬法,但若從上往下找路時,卻隻有一種爬法。
它很細心地從蘋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自己所處的位置,並記下這條確定的路徑。然後,它開始往上爬,當遇到分枝時,它一點也不慌張,因為它知道該往哪條路走,不必跟著一大堆毛毛蟲去擠破頭。因為毛毛蟲的爬行相當緩慢,當它抵達時,蘋果已被別的毛毛蟲捷足先登了。
第四條毛毛蟲有先知先覺。它不僅知道自己要何種蘋果,更知道未來的蘋果將如何成長。因此,當它帶著那“先知先覺”的望遠鏡時,它的目標並不是一隻大蘋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蘋果花。它計算著自己的路程,並估計當它抵達時,這朵花正好長成一隻成熟的大蘋果,而且它將是第一個鑽入蘋果的毛毛蟲。
果不其然,它獲得了所應得的,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目子。
極品人生/Best Life
人生就是一場冒險的旅程,走得最遠的人往往都是目光長遠、目標明確、腳踏實地的人。第四條毛毛蟲正是如此,才獲得了幸福。
土豆哲學
困境就像一個篩子,
大土豆能借力登上頂端,小土豆卻隻會順勢而下。
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舒勒博士曾經舉過一個十分有趣的例子:愛荷華州的農民以種植土豆為生,他們每年都習慣將收獲的土豆按體積不同分為大中小三種賣,然後分類包裝,以不同的價格出售。分類包裝占用了他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可是有一個農民卻從不這樣做,他是當地農民中收入最高的人。
有一天,他的鄰居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你從來不用對土豆分類?”他回答道:“其實道理很簡單,我隻是把所有的土豆裝上車,然後將車開到最崎嶇的路上。經過10千米山路的顛簸,小的土豆自然會滑到下麵和四周,而個頭較大的土豆則會自然地留在上層和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