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直麵艱難,困境即是給予(下)(1 / 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但不足並非沒有任何用武之地。換一個角度看,不足或許就成了令人驕傲的優勢。因此,不要為自己的不足感到羞愧,在無力彌補不足時,承認不足並有效利用不足也許會看到另一片天地。

劣勢與優勢

劣勢並不見得總是劣勢,

有時候也是通往成功最穩當的墊腳石。

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習柔道。幾經周折,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了師傅。他學得不錯,可是練了三個月,師傅隻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點弄不懂師傅的意思。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問師傅:“我是不是應該再學學其他招數?”師傅回答:“不錯,你的確隻會一招,但你隻需要這一招就夠了。”小男孩並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師傅,於是就繼續照著練了下去。

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自己也沒有想到,居然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很快就變得有些急躁,在對方的連連進攻下,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迷迷糊糊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小男孩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有一度小男孩顯得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小男孩會受傷,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下去!”

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製服了對手,由此贏得了比賽的冠軍。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師傅一起回顧每場比賽的每一個細節。最後,小男孩鼓起勇氣道出了心中的疑問:“師傅,我怎麼隻憑這一招就贏得了冠軍?”

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幾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招唯一的辦法就是對方抓住你的左臂。”

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勢變成了小男孩最大的優勢。

極品人生/Best Life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劣勢與優勢,小男孩因為失去左臂而處於劣勢,但他沒想到,正是因此贏得了冠軍。看上去不可逆轉的劣勢也許能為你叩開下一扇成功之門。

龍蝦與寄居蟹

龍蝦脫去舊殼,隻為長出更堅硬的新殼;

寄居蟹隻會找避難的地方,所以永遠隻能寄人籬下。

有一天,龍蝦與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見龍蝦正把自己的硬殼脫掉,隻露出嬌嫩的身軀。寄居蟹非常緊張地說:“龍蝦,你怎可以把唯一保護自己身軀的硬殼也放棄呢?難道你不怕有大魚一口把你吃掉嗎?以你現在的情況來看,連急流也會把你衝到岩石上去,到時你不死才怪呢?”

龍蝦氣定神閑地回答:“謝謝你的關心,但是你不了解,我們龍蝦每次成長,都必須先脫掉舊殼,才能生長出更堅固的外殼,我現在麵對危險,隻是為將來發展得更好而做好準備。”

寄居蟹細心思量:“是啊,我整天隻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沒有想過如何令自己成長得更強壯,難怪永遠沒有發展呢。”

極品人生/Best Life

對於那些害怕危險的人,危險無處不在,就像寄居蟹一樣,整天想著如何躲避。 勇於接受挑戰的人,才會離危險越來越遠,龍蝦當前是危險的,但可以確保未來的安全。在困境中敢於冒險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籠子裏的生命

籠子讓禿鷹生活無憂,

卻使它失去了生活能力,葬送了它的性命。

1992年的世界愛鳥日,芬蘭維多利亞國家公園應廣大市民的要求,放飛了一隻在籠中關了四年的禿鷹。事過三日,當那些愛鳥者還在為自己的善舉津津樂道的時候,一位遊客在距公園不遠處的一個小山林裏,卻發現了這隻禿鷹的屍體。解剖發現,這隻禿鷹是餓死的。

禿鷹本來是一種非常凶悍的鷲科鳥類,甚至能和美洲豹爭食。然而,由於在籠中關得太久了,它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的處境和籠子裏的禿鷹差不多。本來血氣方剛的大學生,因一張報紙一杯茶的機關生活而失去了銳氣;本來想幹一番事業的青年,因得到了一份高工資高福利的工作而失去了原來的理想……等他們醒悟的時候,或被迫醒悟的時候,這才發現,在長期安逸的工作和生活中,早已養成的惰性使他們無法自謀生路。

其實,生活中的安逸和舒適並不是一件多壞的東西,有時,它甚至是人生的一種追求和目的。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得有能力保證這種安逸和舒適永不失去,就像禿鷹一樣永不被放飛。然而,這又談何容易?世界都能滄海桑田,更何況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人生!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必須時時提防各式各樣的籠子。它們有的金碧輝煌,有的小巧玲瓏,有的雕龍畫鳳,有的溫暖如春。它們都能使你流連忘返,樂而忘憂。

但,它們畢竟是籠子。

撰文/劉燕敏

極品人生/Best Life

過於舒坦和安逸的生活並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它會消磨人的鬥誌,甚至使人喪失生活能力,禿鷹的死正源於此。因此,要想成就大事,有所突破,必須從安逸的環境中掙脫出來。

老榆樹的重生

昔日的苦難或許正孕育著未來的希望;

過去的創傷或許正是我們應對生存危機的力量。

在美國密歇根州比拉鎮附近的農場裏,農場的主人養了一頭公牛,他用鐵鏈把牛鎖在了一棵榆樹上。

這頭健壯的公牛很不習慣被拴在樹上,於是它經常拖著重重的鐵鏈圍著榆樹奔跑。

日複一日的,鐵鏈在距離地麵約3英尺的樹幹上勒出了一道溝痕。

數年之後,鐵鏈已深深地嵌在了樹皮中,和樹幹牢牢地長在了一起,再也分不清哪裏是鐵鏈,哪裏是樹幹了。

有一年,密歇根州遭到“荷蘭榆樹病”的襲擊,大片的榆樹染病枯萎死亡。人們都以為這棵高大、古老的榆樹肯定不會幸免。

但是令人驚奇的是,這棵古老的榆樹不但沒有死亡,反而長得比以前更加茁壯,甚至還長出了新芽。這場災難過後,這棵古老的榆樹成了該地區唯一一棵依然挺立的榆樹,但是沒有人知道這是為什麼。

密歇根州州立大學的植物病理學家對這棵神奇的榆樹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專家得出結論,正是那條鐵鏈拯救了榆樹的生命。榆樹從生鏽的鐵鏈上吸收了大量的鐵質,而正是這鐵質對致病菌產生了很強的免疫力。誰也沒有想到,正是當年公牛用來折磨它的那條鐵鏈救了它的性命。

曾經的苦難或許正孕育著未來的希望;過去的創傷或許正是我們應對生存危機的力量。

海明威曾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

苦難帶給我們的並不都是悲傷,伴隨苦難而來的,還有堅強,還有成長,隻要你是一個有心人,就一定能發現苦難背後的幸福。

極品人生/Best Life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島嶼與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的確,苦難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曾經的苦難讓老榆樹獲得了重生。人生難免經曆苦難,所以請慎重地對待這筆財富。

盲鰻

一個是失去視力的盲鰻,一個是海洋霸主鯊魚,

誰將贏得這場力量懸殊的生存鬥爭?

誤入歧途

6億年前的前震旦紀,地球上的山脈劇烈運動使得大小不等的溶洞出現了。溶洞死氣沉沉,沒有生命。直到有一天,幾條不知深淺的鰻魚誤打誤撞地遊了進來,才給幽幽的溶洞帶來一線生機。稍作巡視,感覺無趣的鰻魚正要離去,隻聽“轟隆”一聲巨響,地震坍塌的巨石堵住溶洞的出口,鰻魚隻好試探著遊向黑暗的深處……

進化神功

迷惘是短暫的,絕望是一時的,唯有求生的力量是永遠的、頑強的、難以戰勝的……

鰻魚逐漸適應了沒有陽光,沒有綠色,沒有競爭的環境,為此它付出的代價是失去了明亮的雙眼(此後被稱為盲鰻)和美麗的膚色。因為依靠過濾水中的微生物存活,它的下頜也退化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靈敏的觸須和吸盤。

為了捱過漫長的無食歲月,盲鰻進化出了4顆心髒,半年內不吃東西仍安然無恙。魚兒是利用側線係統感受外界環境的振蕩波而在水中從容遊動的。盲鰻除了側線係統比一般魚類靈敏外,它們將微小突起的感覺細胞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完全可以替代視覺器官。它們的觸須不僅能察覺極小的波動變化,上麵還有足以分辨不同魚類的味蕾,正是它引導著盲鰻接近有價值的獵物。

以弱淩強

鯊魚在大海中驕橫稱霸,它們的凶悍讓海洋中的絕大多數生物心驚膽顫。難道鯊魚就沒有天敵嗎?有,它的克星就是盲鰻。盲鰻清楚,論實力自己根本不是鯊魚的對手,但盲鰻自有克敵的法寶。鯊魚穩坐霸主地位久矣,早就習慣了各色魚族的追捧獻媚,有的是對它心懷敬畏,有的是想撿拾點殘骨碎肉,有的是想借助鯊魚的神威嚇退自己的天敵。所以,鯊魚對活動在自己身體上下的小魚並無提防。

盲鰻以親昵形式出現在鯊魚身邊,用黏滑的吸盤吸附在鯊魚身上,而將其中的利齒藏好。它那不斷分泌黏液的吸盤,在皮膚上移動,會給鯊魚帶來一種快感,所以鯊魚美滋滋地受用著這一切。

已經是穩操勝券了,就差一步了,盲鰻依然不急不火,在鯊魚的腮邊停留好一會兒,才在鯊魚盯住一隻海龜時閃身而入,進入鯊魚的身體。至此,它將在這海洋霸主的體內一顯身手,讓穩居食物鏈頂端的家夥嚐嚐纖柔盲者的厲害。

得手的盲鰻立刻在鯊魚體內施展饕餮之功,它吸盤的口內有肉質的舌,舌上兩排角質利齒以活塞狀啃食獵物,一小時能吃下自己體重兩倍的血肉。小東西集體觀念還挺強,一邊進食一邊釋放黏液向同類傳遞信息,呼朋引類,分而食之。用不了多久,一條鮮活的大鯊魚便被它們吃得隻剩下空蕩蕩的皮囊。

由此可見,盲鰻可不是簡單的寄生者,而是熟知戰略有勇有謀的驍將,為了趕赴這頓美餐,孫臏的三十六計,它諳熟自如地運用了近1/6。開始時“瞞天過海”兼“笑裏藏刀”以追星族身份出現,成功接近目標後“暗渡陳倉”,為盡快結束戰鬥,它集中兵力“釜底抽薪”,獵物一旦斃命,盲鰻就可能成為其他獵食者的獵物,所以盲鰻必須“走為上策。”

撰文/艾先立

極品人生/Best Life

困境並不可怕,隻要有征服困境的勇氣和智慧,就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盲鰻在黑暗中也依然可以練就超強的本領,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連鯊魚也要懼怕它三分。人怎能甘於其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