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鷹不選擇痛苦的更新過程,那麼等待它的將是死亡。生活中也需要時時更新舊有的觀念,拋棄陳舊的習慣,才能重新起飛。放下包袱,勇於開拓,才能開創一個嶄新的未來。
兩個因紐特人的命運
一個因紐特人說出了真相,卻被當做說謊者;
另一個因紐特人隱瞞了真相,卻獲得了尊敬。
有一個格陵蘭的因紐特人,多年前受雇於一個美國的北極探險隊。探險結束後,為了感謝他對探險隊的忠誠服務,探險隊把他帶到紐約作了一次短暫的訪問。
麵對紐約市的壯觀景色及各種聲音所造成的奇跡,他心中充滿無限驚訝和讚歎。
回到家鄉的漁村後,他向村裏人描述了高聳入雲的大樓,在街上飛快移動的房子(即街道上奔馳的車輛),人們住在上麵,隨著它移動。他又說到巨大的橋梁、五顏六色的燈光,以及其他令人歎為觀止的景物。
村民們冷漠地看著他,然後一個個走開了。從此以後,整個村子的人為他取了一個綽號——說謊者。他一直背負著這個恥辱的綽號,直到進入墳墓為止。在他生前,他的真實姓名已完全被村人所遺忘,大家隻知道他是一個說謊者。
後來,著名探險家拉斯姆森從格陵蘭到阿拉斯加探險。他帶了一個名叫米泰克的格陵蘭因紐特人同行。米泰克分別訪問了哥本哈根和紐約,看到了他一生中初次見到的許多驚人景象,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他回到格陵蘭,本想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大家的,但想到了“說謊者”的悲劇,他決定學聰明一點,不把真相說出來。他改口說了許多令村裏人能接受的故事,因此,他不僅保全了名聲,還受到了許多沒有出過遠門的人的羨慕。
他告訴村裏人,他和拉斯姆森博士如何將船停靠在哈得孫河的岸邊,他們是如何在每天早晨把船劃出去打獵的。河邊到處是野鴨子、海豹等,他們玩得很開心。
在當地人的心目中,米泰克是個很誠實的人,他的鄰居對他十分尊敬。
傳播真理的路程一向十分崎嶇。蘇格拉底被迫喝下毒藥,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布魯諾被活活燒死……曆史就是在沿著這條崎嶇的道路蜿蜒前行。
無知阻礙進步。人類的某些天性使我們憎恨新觀念所帶來的震撼,使我們因循守舊。
因紐特人有他們自己的借口:他們無法想象“說謊者” 所描繪的那幅驚人景象。
對身處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我們沒有理由封閉自己的思想,而不去接受新觀念。
思想隻有不斷追尋新的觀念,它才不會萎縮、遲鈍、褊狹及封閉。
極品人生/Best Life
第二個因紐特人隱瞞了部分真相,以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傳達了新鮮的見聞。傳播真理的道路是崎嶇的,因為人們習慣於因循守舊,因此,有時打破常規需要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
路的旁邊也是路
當你發現前方已經沒有路了,
不妨往兩邊看看。
1956年,鬆下電器與日本生產電氣精品的大阪製造廠合資,設立了大阪電氣精品公司,製造電風扇。當時,鬆下幸之助委任鬆下電器公司的西田千秋為總經理,自己任顧問。
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專做電風扇的,後來開發了民用排風扇。但即使如此,產品還顯得很單一。西田千秋準備開發新的產品,試著探詢鬆下的意見。
鬆下對他說:“隻做風的生意就可以了。”
當時鬆下的想法,是想讓鬆下電器的附屬公司盡可能專業化,以圖有所突破。可是鬆下精工的電風扇製造已經做得相當卓越,頗有餘力開發新的領域。盡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鬆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並不因鬆下這樣的回答而灰心喪氣。他的思維極其靈活與機敏,他緊盯住鬆下問道:“隻要是與風有關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嗎?”
鬆下並未細想此話的真正意思,且西田所問的與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說:“當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後,鬆下又到這家工廠視察,看到廠裏正在生產暖風機,他問西田:“這是電風扇嗎?”
西田說:“不是。但它和風有關。電風扇是冷風,這個是暖風,你說過要我們做風的生意。這難道不是嗎?”
後來,西田千秋一手操辦的鬆下精工的風家族,可謂非常豐富了。除了電風扇、排風扇、暖風機、鼓風機之外,還有果園和茶圃的防霜用換氣扇,培養香菇用的調溫換氣扇,家禽養殖業的棚舍換氣調溫係統……
西田千秋隻做風的生意,就為鬆下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生活中,我們在一條路上不斷地走,總覺得自己已經把路走絕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嶄新的天地,再不會有更大的成就。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可能我們一生注定隻能奔赴一個方向,如果總是沿著那條老路前進,當然有把路走煩、走厭、走絕的時候。西田千秋試著往旁邊跨了幾步,就發現了無數的路,而且條條都是全新的路,並最終引領他走向成功。
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路太狹窄了,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所以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
撰文/馬德
極品人生/Best Life
西田千秋隻專注於做風的生意,但他敢於突破,最終也創造了無數的輝煌。創新其實很簡單,不一定非要來場翻天覆地的革命,隻要開闊眼界,完善並拓展現有的模式,就能拓寬成功之路。
賣木梳
把木梳賣給和尚,聽起來有些荒唐,
但卻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
有一家大公司決定高薪招聘營銷主管。招聘廣告剛一打出,就來了很多應聘者。
麵對眾多應聘者,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地賣給和尚。賣得最多的,為獲勝者。”
聽到這個題目,絕大多數應聘者都感到困惑,甚至有人憤怒地說:“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是拿人開涮嗎?”
於是,很多人拂袖而去,最後隻剩下甲、乙、丙三人。
負責人交待:“以10日為限,屆時向我彙報銷售成果。”
10日之後,負責人問甲:“你賣出了多少把?”
甲回答:“1把。”
“那你是怎麼賣的?”負責人問道。
甲講述了自己這幾天的經曆:他不辭辛苦地遊說和尚買把梳子,但沒有什麼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幸運的是,他在下山途中看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買了1把。
負責人問乙:“你賣出多少把?”
乙回答:“10把。”
接著,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
住持采納了他的建議。那山有十座廟,於是他賣了10把木梳。
丙呢?
他賣了1000把。負責人很驚奇。
原來,丙來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這裏朝聖者、施主絡繹不絕。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刹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在上麵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
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寶刹的朝聖者更多了,香火也更旺了。
同樣的機會,丙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自己贏得了勝利和工作機會。
極品人生/Best Life
不同的思維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結果。其實,我們並不需要與前人走一樣的路。有時候變換一個視角,便會發現新的契機,隻要學會利用頭腦去創新,走小路也同樣可以到達成功的頂點。
瓶中的蜜蜂和蒼蠅
出口隻不過換了一個方向,
蜜蜂就找不到了……
美國的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六隻蜜蜂和同樣數目的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瓶子平放,瓶底朝著窗戶。
蜜蜂不停地飛,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直到它們力竭而死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鍾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飛到外麵的世界。
原來,蜜蜂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對蜜蜂來說,玻璃是一種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從沒遇到過這種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氣層;而它們的智力越高,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顯得無法接受和不可理解。事實上,正是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由於它們的智力,它們才滅亡了。那些愚蠢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地碰上了好運氣。
極品人生/Best Life
一個人要想有所進步,就得勇於變通。固守舊的觀念,隻能停滯不前,甚至可能如蜜蜂一樣走向毀滅。
人生的大門沒有鑰匙
有時候,
開啟大門並不一定要用鑰匙。
兩個兒子大了,富翁老了。
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讓哪個兒子繼承遺產? ”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時代,他忽然靈機一動,找到了考驗他們的好辦法。
他鎖上宅門,把兩個兒子帶到一百裏外的一座城市裏,然後給他們出了個難題。
富翁交給他們每人一串鑰匙、一匹快馬,說:“先回到家,並把宅門打開的就可以繼承遺產。”
馬跑得飛快,兄弟兩個幾乎是同時回到家的。
但是麵對緊鎖的大門,兩個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試右試,苦於無法從那一大串鑰匙中找到最合適的那把。
弟弟呢,則苦於沒有鑰匙,因為他剛才光顧了趕路,鑰匙不知什麼時候掉在了路上。
兩個人都急得滿頭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腦門,有了辦法。他找來一塊石頭,幾下子就把鎖砸了,他順利地進去了。
自然,繼承權落在了弟弟手裏。
極品人生/Best Life
敢於打破常規的弟弟用石頭砸開了鎖,獲得了財產繼承權。有時候,在開啟人生大門的關鍵時刻,我們最需要的不是那把墨守成規的鑰匙,而是一塊敢於砸碎障礙的石頭。
沙漠也能出奇跡
智者支配環境,
無能者受製於環境。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有一個小村莊,處於沙漠的腹地,常年幹旱。刮風的時候,卷起的黃沙鋪天蓋地。水,成了當地人朝思暮想的期盼。先人為這個村子取了一個和水有關的名字:泊江海。然而,期盼終於未能變成現實。由於沙漠的麵積不斷擴大,當地人不得不離開家園。沙進人退,在泊江海早已不是新鮮事了。
如今那裏卻變成了一個木材生產基地。奇跡,是如何產生的呢?
為了防風固沙,人們想盡了辦法。20世紀90年代初,當地政府號召老百姓種沙柳。沙柳是可以生長在鹽堿地的極少數沙漠植物之一,楊樹、柳樹等大徑木砍伐掉以後,三五年之內再也長不起來,而沙柳則在第三年及時平茬。把長大了的沙柳砍掉,之後不用再管它,新的沙柳就能很快長出來。
人們發現,除了防風固沙,沙柳還是既經濟又環保的木材。沙柳是製造纖維板極好的材料,泊江海便建起了人造板廠,每年產量8到10萬立方米,工廠以每噸240元錢的價格收購沙柳。群眾種沙柳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無垠的沙漠開始被成片的沙柳覆蓋。在企業周邊方圓100公裏內,賣沙柳成了很多家庭最主要的收入。
沙柳還可以用來發電。通過分析,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沙柳所含的熱量和一般煤的發熱量居然是一樣的,而且好多次煤還不如沙柳,沙柳簡直就是可以不斷開采的綠色煤田。
之後,當地建起了以沙生灌木為原料的我國沙漠裏第一個生物質熱電廠。離電廠不到兩公裏的地方,是一個甲醇化工廠,電廠每年的全部用水都來自這化工廠的工業廢水;生物質發電完成以後,殘餘的草木灰,是製作鉀肥的原料。“廢物”從頭到尾得到利用,而本身沒有產生廢物。
最大化的利用,使不起眼的沙柳不僅起到了改造沙漠的作用,還支撐起了沙漠裏的兩個支柱產業。
其實,大自然不會虧待人類,即使是沙漠,隻要不缺少發現的智慧,奇跡照樣能創造出來。
撰文/錢夙偉
極品人生/Best Life
人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沙漠變成了綠洲,給自己的生活創造了奇跡。生活中並不缺少機會,隻是缺少發現機會的智慧。開拓思維,善於發現,就能創造更多的奇跡。
拴在木棍上的駱駝
短短的小木棍,
拴住的不是駱駝的身體,而是駱駝的心。
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裏,駱駝是人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那裏的每戶人家幾乎都飼養著一峰甚至十幾峰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