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情已是無可挽回了,人死不能複生。既然田光是這等守信之人,那麼他所推薦的荊軻,一定是錯不了的。
太子丹向荊軻頓首,說道:“田先生推薦先生到這裏,這是上天憐憫燕國,不拋棄我啊。如今秦王狼子野心,欲望無止境,除非盡得天下之地,讓海內諸侯悉數稱臣,否則永不滿足。秦國已經滅了韓國,俘虜韓王,盡占其地。秦將王翦率數十萬大軍抵達漳水、鄴城一線,李信從太原、雲中出兵,倘若趙國不能抵擋住攻勢,勢必為秦國所吞並。一旦趙國淪陷,戰火就要燒到燕國了。燕國國力弱小,在以往的戰爭中,多次戰敗,就是舉全國之力,也無法抵擋秦國。東方諸侯不能團結一心,隻想討好秦國,不敢采取合縱戰略,這樣燕國要大禍臨頭了。我私下裏是這樣盤計的,要是能得到天下勇士,以出使秦國為借口,帶上厚重的禮物作為誘餌,秦王是個貪心的人,一定會樂意接見。到時如果能乘機劫持秦王,逼迫他歸還所侵占的各國土地,就像當年曹沫劫持齊桓公那樣,那是最好不過了。倘若劫持不成,就當場刺殺秦王。隻要秦王一死,內部必然混亂,而兵權又掌握在外地的大將手中,這麼一來,君臣之間必將猜疑。諸侯國可以利用這個時機,擺脫秦國的控製,重新合縱,一定可以擊破秦國。這就是我的計劃,隻是不知道這件事要交給誰去辦,希望荊卿您能考慮考慮。”
聽到這裏,荊軻明白了,原來燕太子丹想讓自己當刺客,前去劫持或刺殺秦王!這件事來得太突然了,令荊軻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說實話,荊軻對秦國一點好感也沒有,因為秦國是一個暴戾的國家,而秦王是個暴戾的君主。他當年逃出衛國,就是不想成為秦國統治下的臣民。可是說實話,荊軻從來沒想過當一名刺客,況且他也不是燕國人,談不上有什麼愛國主義思想。至於燕太子丹,他才第一天認識,對他的底細也知之甚少。可以說,太子丹顯然過於心急了,第一次見麵就提出這樣的請求,有些過分了。
荊軻沉默良久,一聲沒吭。很顯然,他正在整理思緒。要刺殺秦王,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秦王是一隻狡猾的狐狸,疑心特重,普通人連接近他的機會也沒有,更談何有機會下手刺殺呢?而且無論刺殺是否得手,都難以脫身的。雖然荊軻不是一個怕死的人,可是如此重大的事情,他也不能不慎重對待。
過了好一會兒,荊軻才緩緩地答道:“這是國家大事,臣下駑鈍,恐怕不能勝任這個重任。”
太子丹眼巴巴地望著荊軻,希望能看他堅定而自信地接受這個使命,可不料卻得到一個否定的答案。他失望的神情溢於言表。情急之下,他也顧不上尊嚴了,連連磕頭,希望荊軻不要推辭。
此時的荊軻也正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他所想的,並不是怕對不起太子丹,而是怕對不起老朋友田光。這時他漸漸明白了,為什麼田光要在自己麵前自殺,這是向他表明,對於俠士來說,死亡根本是算不上什麼的。“士為知己者死”,這是俠士的行為準則。太子丹能不能算是知己,暫且不論,但自己倘若不接受此重任,田光的良苦用心豈不是白費了,老朋友豈不是白死了嗎?
想到這裏,荊軻抬起頭,給了太子丹一個明確的答複:“好,我答應了。”這個回答令太子丹喜出望外,他趕緊頓首稱謝,仿佛看到了光明之神。
從這一天起,荊軻從一名市井之徒,成為太子府的貴賓,住上等的房子,吃各種美味食品。太子丹每天恭恭敬敬地前來探望,嗬長問短,不時送來一些奇珍異寶,至於車馬、美女,那更不在話下,隻要荊軻喜歡,可以隨便挑選。
可問題是,荊軻並沒有行動,似乎這種生活令他十分滿意,他壓根就沒提到行刺秦王的事情。太子丹心裏忐忑不安,這時國際環境對燕國更為不利了。秦國大將王翦已攻破趙國,俘虜趙王,除了代地仍然堅持抵抗之外,趙國其餘的領土都被秦國吞並了。不僅如此,王翦還率領大軍,逼近到燕國的南部邊界,秦、燕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
盡管太子丹不想給荊軻過多的壓力,可是他不能再等了。這一天,他又如往常一樣來到荊軻的住所,開門見山就說:“秦國大軍已逼近邊界,隨時都可能渡過易水進犯燕國。到時我即便想侍奉您,恐怕也辦不到了。”
荊軻不緊不慢地回答說:“太子就算不說,我也打算行動了。不過在去秦國之前,倘若沒有幾樣拿得出手的東西,恐怕連見到秦王的機會也沒有。我打探到,秦王對樊於期的叛逃一直耿耿於懷,懸賞千金求購其首級。如果能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加上燕國的督亢地圖(督亢是燕國一塊富饒之地),有這兩樣東西,秦王必定歡喜,到時定會接見我。隻有這樣,我才有機會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