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劉備軍和鄒靖軍一同出發前往青州救援龔景。鄒靖手下雖然也多是臨時征召成軍的郡兵,不過因為幽州是邊疆戰亂之地,百姓對於刀兵行伍之事絲毫不陌生,穿上盔甲之後看起來也很像那麼回事。
但是鄒靖軍和旁邊劉備軍比起來就要差上不少了,劉備軍不但個個兵甲齊具,身強體健,而且行軍途中十人一隊絲毫不亂,行走之間自有一番威勢。
劉備等人早就知道韓浩學識超群,頗通軍事,但沒想到隻短短十數日便練得如此精兵。平日隻是讓他們跑步,並無其餘隊列、軍陣訓練,雖然眾人看在眼裏,覺得士兵確實比以前強很多,但是也沒發現具體強了多少,強在哪些地方。
今日和鄒靖軍一同行軍,頓時發現差別。和自己的隊伍比起來,鄒靖軍才更像是義軍。以雙方軍隊的精氣神來看,和鄒靖軍對陣的話,隻要一個衝鋒恐怕就能解決戰鬥了!
劉備軍眾人忍不住個個笑容滿麵,張飛笑的眼睛都看不到了,劉備則很會做人,跑去和鄒靖閑聊,免得鄒靖覺得己方仗著兵強馬壯就冷落、看不起他。
韓浩騎在馱馬上跟著緇重隊在隊伍中間晃悠,後麵是穿著布甲的輔兵。緇重隊裏除了輔兵之外還有工匠營,一堆木材、銅鐵、皮料等,還有簡易的鐵匠爐,在戰鬥結束之後可以簡單修補一下盔甲。
改進的造紙術並不需要什麼很複雜技術和珍稀的材料。如果技術太複雜或者材料不好找的話造紙術就很難推廣了,那就是失敗的發明改造了。
改進的造紙術需要的原材料比蔡侯紙所使用的原材料範圍更廣,除了可以使用樹皮、破布之外,麻、楮皮、桑皮、藤皮甚至稻麥杆也可以用來造紙。造紙的工藝流程從漢朝到現代基本都是一樣的,分四個步驟:原料分離,打漿,抄造,幹燥。
因為韓浩隻是打算先讓工匠練練手,而且造的紙主要自己用,一次也不用造太多,所以韓浩打算今天立營之後就讓有造紙經驗的工匠開工幹活。反正隻打算弄點紙試試水,明早出發的時候直接把半成品裝車就好。
旁邊王啟陪著韓浩聊天,後麵那群少年則在討論昨晚所學。現在王啟處於考察期,而其他人連被考察的資格都沒有,所以很自覺的沒有湊過來。這樣也好,不然韓浩聊的不自在,因為不能隨便說,畢竟有些東西還是留給自己人的好。而且一定程度的差別對待可以激起他們追求上進之心。
韓浩閉著眼睛在馱馬上吹風,聽著王啟分析昨晚學到的知識。不得不說天才還是有的,比如王啟就是,對於所學不但吸收的差不多,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當然,因為所接觸到的知識麵太窄,內容也太少,對於那個時代的判斷有誤,所以看法不是全都正確。但是部分正確的觀點讓韓浩覺得他很有想法,是個人才。
在情報和接觸麵不對等的情況下,天才不一定會比普通人表現的更好。就像一個隻學了加減乘除的天才兒童肯定不如一個學了微積分的博士解一元二次方程快。但是隻要給了天才正確的指導,天才的成長是很快的,成就一般也會遠超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