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曾紹清的筷子慢悠悠的,羅月有點奇怪,以前的時候,兒子碰到韭菜陷的餃子,筷子動的猴快,小小的年紀就能吃二十來個呢!今天這是怎麼了?
“乖兒子,你倒是快些吃啊,你要是不好好吃,以後媽不給你包了。”羅月裝出生氣的樣子說。
聽了老媽威脅性的話語,曾紹清的筷子也由不得快了起來。記憶裏韭菜陷餃子確實是很好吃,尤其是小的時候家裏包的韭菜陷餃子。一來是因為當時農村都非常窮,村裏人吃不上什麼好東西,二來是當時的韭菜都是地裏種的,味道很正,即使是餃子放在鍋裏煮熟了,還是能吃出來辣味。
飯吃到一半,曾紹清的爸爸曾欽銘推著自行車回來了,自行車是二八老式的,後架子上架著兩個竹子編成的簍子,是用來裝貨的。
以前,如果是聽到了爸爸自行車的聲音,曾紹清就會從搬一條凳子放到窗下,然後爬到窗戶邊去看一眼,但是今天卻沒有,不過這個細小的差別,羅月並沒有發現。
院子裏傳來了曾欽銘洪亮的喊聲:“我回來了。”
羅月一邊吃著一邊說:“我和兒子都開始吃了,你快點收拾一下洗洗手也吃吧!”
曾欽銘嗬嗬笑了起來,家裏吃餃子他也高興,因為當時餃子是村子裏最美味的食品,村子裏有句話叫好吃不過餃子,不過後半句就很流氓了,叫好睡不過嫂子!
曾紹清就悶悶的說了一句:“可惜這韭菜餃子吃不了多久了。”
羅月就伸手敲了一下兒子的腦袋,說道:“現在有得吃的你就樂嗬吧。”
曾紹清對老媽說道:“媽,你說要是冬天能夠吃上韭菜餡餃子,那該多好啊。”
羅月就給了兒子一個白眼,說道:“你這孩子,在這說胡話呢。那怎麼可能,冬天可是沒有韭菜的。”
曾紹清眼珠子一轉,問道:“為什麼啊,媽媽?”
“冬天那麼冷,韭菜也怕冷啊。”羅月笑道。兒子那麼小,給他說其它的也不會懂,隨便哄哄就是了。她哪裏知道,眼前的這個兒子,有著一個成年人的靈魂呢。
“那把韭菜種屋裏不就不冷了嗎?”曾紹清說道。
“種屋裏?恐怕不行吧,韭菜需要陽光的。”羅月又說了一句。羅月雖然也讀過初中,但是那時候消息畢竟太閉塞,見識也少,哪裏知道還有韭黃一說。
韭黃也稱“韭芽”、“黃韭芽”、“黃韭”,俗稱“韭菜白”,為韭菜經軟化栽培變黃的產品。韭菜隔絕光線,完全在黑暗中生長,因無陽光供給,不能產生光合作用,合成葉綠素,就會變成黃色,稱之為“韭黃”。因不見陽光而呈黃白色,其營養價值要遜於韭菜。
“那就給韭菜造一個能通光線的房子就好了。”曾紹清理所當然的說道。
“這孩子,我們自個兒的房子都還沒造好呢,還給韭菜造一個通光線的房子。好了,乖乖的吃你的餃子吧,一會兒涼了就不好吃了。”羅月又是給了兒子一個大白眼。這兩年,家裏因為有了一個百貨的生意而使得生活條件有了一些改善,但是富餘的錢也不是很多。小夫妻倆雖然想把這房子翻修,卻是一直沒能夠實現。
這時候,曾欽銘已經洗了手,來到桌子邊。
“小月,紹清,你們娘倆在說什麼啊?”曾欽銘問道。
“你兒子想吃韭菜餃子想瘋了,擔心冬天吃不到韭菜餃子,說要給韭菜造一個通光線的房子呢。”羅月沒好氣的說道。
“啊?給韭菜造一個通光線的房子?”曾欽銘有些驚奇的重複了一句。
“兒子,給爸爸說說,這房子怎麼個造法。”曾欽銘拉過一條凳子,在曾紹清的另一邊坐下,也顧不得吃餃子,就問曾紹清。
羅月看見丈夫一臉猴急的樣子,氣就不打一處來。“我說銘哥,兒子在那裏胡鬧一下也就罷了,你怎麼也和他一起胡鬧起來了。”
“小月,這怎麼是胡鬧呢。你也是知識分子,這可是學問。”曾欽銘不以為然的說道。
曾紹清這才想起,如今才是一九八一年,大棚蔬菜可還沒有興起,就是京城這樣的繁華之地,都還沒有大量出現大棚種植蔬菜,更別說是像古城縣這樣的偏僻之地了。
不過,溫室栽培這一方法,在中國出現的曆史可就久遠了。
其出現的最早時間,應該是在公元前公元前551-479年間,《論語》中記載有“不時不食”是不時栽培的語源。我國保護地栽培最早有的文字記載是西漢(公元前206至公元23年),《漢書》循史傳記載“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菇,覆以屋……待溫氣乃生。”說明2000多年前就能利用保護設施栽培蔬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