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已經宣布共同研製一種升限可達20千米的高空飛艇,這一區域對於飛機來說實在是太高了,但是對於那些衛星來說又太低了。
對於歐美航空界的巨頭們來說,最終目標是要讓新型飛艇取代現有的衛星係統。因為與衛星相比,新型飛艇的好處顯而易見,它可以重複使用,人們通過遙控能回收飛艇,從而再對這些飛艇進行檢修,然後放飛它再讓它去執行新的任務。而飛艇在天上停留的時間絕不亞於人造衛星。
這些飛艇可以作為地麵通信的中繼站,並可能在未來服務於地麵的移動通信業務。它們還能遠遠地漂浮在一些人口稠密地區的上空,作為發送廣播的有效空間工具。除此之外,這些飛艇能擔負地球勘探、勘測以及天文研究等重任,還可以監測天氣及環境的變化,甚至用於報告交通路況。
為防止恐怖襲擊,保安飛艇在雅典護奧運。六十米長的飛艇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期間“遨遊”雅典上空,它對於防止奧運會遭遇恐怖襲擊將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這個飛艇從空中拍攝的圖象將幫助警方掌握地麵發生的情況。裏麵充滿氦氣的飛艇裝有感應器,其中包括化學嗅探器,可以在夜間工作的超高精度攝像機及智能探測器,以查明拍攝圖象中的任何變化及其成因。
中國人自主知識產權的飛艇
近代飛艇發展
中國飛艇著名設計師、製造家謝纘泰,原籍廣東,1872年出生於澳州的一個愛國華僑巨賈家庭。自幼聰敏,勤奮好學,善於鑽研機械,深受老師的讚揚與賞識,認為長大後必成建設祖國的優秀科技人才。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當地中學後,又以名列前茅考分進入香港皇家學院機械工程係深造,由於他從小就愛好這門專業,所以入校後如魚得水,將全部精力如饑似渴地撲在機械工程課程上,每次考試均以優異成績在學院裏奪魁,成為全院高材生中的佼佼者。
當時正處於19世紀末葉,世界各國正在掀起一股設計製造“飛艇熱”,風靡全球。法、德、英、美等歐美國家都有許多專業人員投入設計、製造飛艇。在這股追求新科技、研製飛艇的熱浪推動下,精通數學、工於機械的謝纘泰亦雄心勃勃地擠入這一飛艇研製的行列。
1894年,朝鮮南部發生東學黨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日本利用此事件趁機派兵侵略朝鮮,占據戰略要地,以實施它掠奪朝鮮和中國為首要目標的“大陸政策”侵略野心。7月25日,日軍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麵突襲中國運兵船,戰爭爆發。29日日軍又進犯駐紮牙山的清軍。
8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這就是震驚世界的中日甲午戰爭。開戰後,由於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鴻章堅持避戰求和方針,使前線清軍處於被動挨打境地。1895年4月17日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結束中日甲午戰爭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中日甲午戰爭以清政府割地賠款、屈辱戰敗而告終的消息,傳到香港,血氣方剛、愛國心強烈的青年學生謝纘泰義憤填膺,他在學院講壇上慷慨陳詞,憤怒譴責日寇野蠻侵略行徑,並反躬自省,認為中國戰敗一方麵是清廷腐敗,另一方麵是武器裝備太落後。
如果我國擁有像飛艇這樣先進的空中軍事銳器,戰時既可偵察敵情、傳遞軍事信息,更可以快速運送兵力,轟炸敵陣,穩操製空權,定能克敵製勝,日寇狼子野心就無法得逞,北洋艦隊就不至於全軍覆沒。
為此,謝纘泰下決心加緊飛艇設計與研究,以便將飛艇獻給祖國,使國家強盛起來,1899年春,他幾易設計藍圖,最後終於出色地完成了飛艇的設計工作,精心繪製了飛艇詳細設計藍圖,開列出生產製造飛艇所需材料,並附有飛艇構造與使用詳細的說明書,親自赴京,將它呈獻給清朝政府,期望能批準試製。
誰料,腐敗、昏庸、黑暗、閉關鎖國的清廷,對於當時世界上這一最新科學技術成果都一無所知,黨將謝纘泰苦心鑽研的成果——飛艇設計藍圖打入了“冷宮”。
謝纘泰等候了多時,仍不見回音。於是他又多次上書朝廷,陳詞試製飛艇對加強中國軍事實力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可是仍然是石沉大海,杳無音訊。這無疑給勇於創新,不甘落於人後的飛艇設計家、製造家謝纘泰當頭潑了一瓢冷水。
正在這時,謝纘泰十分幸運地認識了英國友人墨克西。說來亦是無巧不成書。原來墨克西是位英國飛艇的研究者,他曾從事飛艇研製工作多年,但屢遭失敗,始終未能製成。當他看到這位智慧過人的中國年輕的飛艇設計師謝纘泰所設計的新型飛艇設計藍圖,不禁大為驚歎,為此決定資助謝纘泰實現新型飛艇製造工程,使中國飛艇飛上藍天。兩人情投意合,一見如故。
在英國友人鼎力資助下,謝纘泰采用了當時最新的科技成果,以鋁合金為支架,電動機作動力,以螺旋槳作推進器,終於順利地製造出一艘碩大呈紡錘狀橄欖球式極為壯觀的新型飛艇,並將它命名為“中國號”飛艇。飛艇上懸掛著中國黃龍國旗,以表達他對祖國無限熱愛的赤子之心。
“中國號”新型飛艇試飛那天,設計師謝纘泰與英國友人墨克西都在飛艇駕駛艙,那天天氣格外晴朗,陽光明媚,和風拂麵,觀看的人山人海,在祖國領空翱翔著中國入自己研製的“中國號”新型飛艇,穿雲入霄,迅速、平穩地飛行著,中國黃龍國旗迎風招展,大有使積貧積弱、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感到揚眉吐氣之自豪感。
中國人的智慧並不遜於“洋人”。在場觀看的人群不禁為之歡騰,振臂高呼“中國萬歲!中國萬歲!”當時上海《新聞報》、《申報》、《宇林西報》、香港《中國時報》、《循環日報》及國外《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傳媒都紛紛作了專題報道,大長了中國人的誌氣。
但是,遺憾的是,由於清廷的腐敗與黑暗,謝纘泰試飛成功後的“中國號”新型飛艇科研成果,仍未能得到重視與支持,因為缺乏資金,沒有一家工廠願意接受製造飛艇任務,在軍事上始終沒能充分發揮它空中軍事利器應有的威力。但謝纘泰第一人獨自研製“中國號”新型飛艇試飛成功,畢竟給中國航空工業史上留下光輝的難忘的史實與創新紀錄。
現代飛艇發展
從謝纘泰研製“中國號”新型飛艇試飛成功到今天,隨著歲月的飛逝,時代的更替,轉眼間已有一百多年了,現在中國正在和平崛起,億萬中國人民正在以滿腔熱情投身於社會主義壯麗事業的建設中,中國神舟五號飛船圓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中國已成為繼俄、美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中國航天事業在騰飛。
飛艇在19世紀末葉,曾顯赫一時,後來逐漸被飛機所取代,從而在航空領域退隱得無影無蹤。但鑒於飛艇它本身具有飛機無法替代的許多優點與長處,諸如巨大的外力,町在高空長時間懸行,重量較輕,燃料較省,運費較低,所以進入21世紀以來,德國、美國、法國、英國、日本、瑞士、中國等不少國家航空設計師們對新型飛艇製造發生濃烈興趣,力圖使飛艇東山再起,重返藍天,充當空中客車運輸的重要角色。
軟式載人飛艇
CA-80型軟式載人飛艇。該型飛艇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式氦氣載人飛艇,主要應用於空中廣告、航空攝影、空中巡視、科學實驗等。CA-80型飛艇已經獲得民航總局頒發的型號設計批準書和適航證,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高新技術轉化A級項目。
CA-80型軟式載人飛艇技術指標:
艇長42米氣囊容積2,533立方米
最大直徑11米副氣囊容積比25%
長徑比3.8靜升力2,570公斤
吊艙長3.9米艙內長2.80米
吊艙寬1.6米艙內寬1.3米
吊艙高(不含起落架)1.85米艙內高1.6米
空重1,850公斤最大載重652公斤
最大允許靜態餘重量+6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502公斤
最大允許靜態餘升力-60公斤最大著陸重量2,502公斤
最小飛行機組成員1人最大載油量281公斤
載客量(不含駕駛員)4人最大航程713公裏
最少地麵機組人員9人最大使用高度1,500米
最大使用限製速度(Vmo)85公裏/小時(IAS)最大爬升率8米/秒
最大設計俯衝速度(VD)85公裏/小時(IAS)最大下降率5米/秒
巡航速度66公裏/小時(IAS)最大俯仰角±30°
最大續航時間10.6小時廣告幅麵積3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