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世界的起源——宇宙之謎(1)(3 / 3)

“火星3號”探測器

火星晝夜溫差很大,是一個寒冷的世界。在火星的南北極,有白雲和冰雪覆蓋。這些薄冰不是水的凍結物,而是人們常說的“幹冰”——固體二氧化碳,它們像地球高山的冰川一樣,快要移動或者溶化。

固體二氧化碳晶體結構示意圖

根據地球上用雷達測量,火星上的山很高。最低的地方與高的地方要相差15000米,數千米高的大火山和它周圍的高原巍然聳立。在這些高山地區,偶爾能看到被地形抬升的水蒸汽因冷卻凝結成的幾縷白雲在飄浮。

火星大氣中的水氣含量極少。如果把火星大氣中的水汽全凝結降在火星的表麵上,其深度大概隻有0.01毫米。而在地球上的沙漠地帶,把它上麵的水汽凝結起來,就能形成1毫米的降水星。幹燥、缺水使火星表麵蓋滿了粉末狀的塵埃,整個大地看起來坎坷不平,滿目荒涼。

這樣的環境會不會有生命存在呢?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幻想著“火星人”的存在。但實際上,火星遠不具備地球上的生存環境。在我們棲居的地球上,致命的紫外線已被高空的臭氧層吸收,隕落的流星體絕大部分也在濃厚的大氣層中燃燒殆盡了。太陽風、宇宙射線等高能粒子,又大部分被地球磁場捕獲,或者反射,或者阻擋,隻有極少數粒子能衝過地磁場的防衛圈,打到地球的表麵。而在火星上,紫外線可以長驅直入,並且常常受到流星體的頻繁“轟炸”和高能粒子的猛烈打擊。

宇宙射線

稀薄的大氣,嚴重的缺氧,再加上火星沒有磁場,使火星成了一顆“不設防”的行星。而且這裏的大氣極其稀薄,隻相當於地球3萬米高空的大氣,同時大氣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而且異常幹燥。火星赤道地區全年平均氣溫僅達到攝氏-15℃。春季的大風暴異常猛烈,可在火星上空形成經久不散的、麵積極大的“大黃雲”。

但美國加州航天署的麥凱認為,隨著火星變冷,古老的河流湖泊幹涸了,留下了河流、湖泊的痕跡。如果這種分析是正確的話,那麼,在火星上有原始生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人類探索火星的奧秘,是為了利用火星為人類服務。例如,火星可以作為一個空間飛行的中轉站,向更遠的星球進軍;火星上有種類很多的大量金屬,是一個資源寶庫,利用火星上的特殊自然條件,能冶煉一些特殊金屬。甚至有人還設想在火星上建立遊覽區,好讓人們能夠無比清晰地觀看到瑰麗神奇的天象。

知識卡片:

火星大氣層

火星大氣層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還有很小的氧、臭氧、一氧化碳和水汽。火星大氣很稀薄,所以它的氣壓很低,大概隻有地球大氣壓力的1/200,相當於地球上4萬米高空的大氣層。

4.水星上有水嗎

一聽到水星的名字,人們自然會問:水星上麵有水嗎?那裏有生命存在嗎?早在古代,我們祖先就給了日、月以及五顆行星以特殊的位置,想象它們是天神的住地或主宰著物質世界。在西方,古羅馬人看到水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最少,運行得最快,所以稱水星為“墨丘利”(希臘神話中一個跑得最快的信使)。

水星

中國古代盛行用陰陽五行說,來揭示自然萬物的構成變化,把宇宙簡化成陰陽兩大係統,認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後來他們又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互相承接或製約”來反映陰陽兩大係統的動態變化。在他們看來“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宇宙萬物是統一的,天、地、人也是三位一體。在天,就為日月星;在地,就為珠玉金;在人,為耳目口。於是,日月的名字分別又叫太陽、太陰,五大行星分別叫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行星的名字,可以反映人們當時的觀點,流傳到現在,成為人們習慣的稱呼。難怪法蘭西有句格言:“結論取決於觀點”。 它反映了炎黃子孫特有的智慧和思維方式。看來,水星和水不是一回事。

五大行星

據說,哥白尼曾為自己一輩子沒有看到過水星感到極大的遺憾。水星跟月球差不多大小,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38萬千米,地球與水星最靠近時也有7700萬千米,水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隻有5800萬千米,這個距離隻有地球到太陽距離的的0.4倍。也就是說太陽光用8分多鍾跑到地球上來,隻要用3分鍾多就能到水星表麵了。

水星離太陽這麼近,可為什麼連專業天文學家用專業儀器也經常看不到水星呢?因為水星的軌道在地球軌道的內側,每88天圍繞太陽運行一周。在地球上看水星,水星總在離太陽不遠的地方轉來轉去。水星和太陽在天空中的角距離總是很小,最大時也超不過28°,也就是說,在最好的情況下,從地球上觀看水星,水星隻會在東方天空比太陽早升起一個半小時,或在西方比太陽遲下落一個半個小時。此刻,太陽的光輝映襯著天空,水星被淹沒在曙暮的天光裏,也就很難“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