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
在中原大地之上,還有一個更加人盡皆知的名字——茅山!
茅山之上,道術繁衍,鬼怪之,早已經成為下人所共知。
而且,這裏不僅有道家的第十洞——陰陽洞,這裏更是王陽明的隱居之地,當初王陽明在此創立陰陽學派。
故而,在茅山之上,佛道的痕跡很深。
如今茅山之上,風景如畫,但是秦皇並不在意。他清楚不論是佛道,都不過是一個幌子,所有人這裏都是為了盯著大禹陵。
大禹王,在華夏大地之上的身影太重了,隻要是與大禹王有關的傳,都驚世駭俗,有大恐怖。
隻不過秦皇清楚一點,那就是這裏根本沒有大禹王的屍體。茅山之上的大禹陵,隻是為了紀念而修建的衣冠塚。
但自從夏啟之後,曆代君王祭祀大禹陵,早已經讓這衣冠塚,產生了王氣。
多年君王的祭拜,再加上夏禹之物,早已經讓茅山今非昔比。
佛道雙重熏陶,茅山之上,物華寶,鍾地之靈秀。
秦皇清楚,這裏有大秘密,有大恐怖。佛道以及項氏盤旋在此數百年,絕對不是因為此地福緣深厚。
“陛下,項氏一族拒絕了我們的要求,稱項氏一族不到出山之時,百年前傳下家訓!”馬不易神色凝重。
“項氏一族麼?”
秦皇目光一閃,一揮手:“上山,直奔大禹陵,至於項氏一族的事,就此作罷——!”
這個時候的秦皇,還沒有足夠的底氣招惹項氏一族。此時此刻,他心頭的猜測越來越強烈。
西楚霸王項羽,十有八九逆行事,行李代桃僵之策,躲過了一劫。
特別是以對方數千年的底蘊,勢力絕不是表麵上看起來的那般簡單。
“諾。”
……
大禹陵,又稱禹穴,是大禹王的葬地。它背靠會稽山,前臨禹池。
始皇三十七年,十一月,秦始皇東巡狩,上會稽,祭大禹,登秦望山,眺南海,感歎之餘,命宰相李斯撰文刻於石上以歌頌之。
……
“陛下,這裏難道就是當年始皇帝立碑以歌功頌德之處?”文煜望著模樣古樸,雕刻著秦篆的碑文,道。
“嗯。”
微微頷首,秦皇長長的歎了一口氣,道:“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修長。三十有七年,親巡下,周覽遠方。”
“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群臣誦功,本原事跡,追首高明。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恒常。”
……
“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秦皇將會稽山上的秦碑碑文一字不差的念了出來,這一刻,他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
當初他登會稽,遙望東海,率領大秦銳士,文武百官跟隨,氣勢浩浩蕩蕩,當真是下無雙。
隻可惜,時隔多年以後,如今的秦皇身邊隻有一群烏合之眾。
感受著獨屬於那個時代的氣息,秦皇心情一下子激蕩了起來。秦篆,這是他的教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