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門脈高壓症的外科治療(二)(1 / 3)

四、直視下選擇性胃冠狀/靜脈檉塞術

是用藥物栓塞曲張靜脈進行門奇斷流。常用氰基丙烯酸釀類化合物作栓塞劑,它含有重金屬顯影劑,般用量3—10。當藥物注人血管與水份接觸後約10秒鍾即聚合成血管型,使管腔堵寒。

具體操作為手術中切除脾髒,然後用腸鉗暫時阻斷胃體部中上1/3的胃壁反常血流;然後自冠狀靜脈屬支注人栓塞劑,使其集中分布在胃上段及食管下段所有門靜脈屬支,達到完全門奇斷流的目的6手術操作過程簡便,無須開胸適合多次政腔手術後臛腔廣泛黏連的病人。以醫用膠行冠狀靜脈注射栓塞術,已有不少報道發生異位栓塞(門脈栓塞、肺栓塞、腦栓塞),甚至可引胃壁壞死,導致胃腔狹窄等並發症。近期效果可靠,但術後早期常有腹痛及上消化道出血、發熱等並發症。

第二節 分流術加斷流術

一、分流加斷流的機製與臨床意義

盡管門脈高壓症的發病機製至今還不完全清楚,但患者門脈係統典流阻力增高和流量增加是肯定的,而采用門體分流術可以疏導淤積的門脈血液,是解決門脈梗阻阻力增加的有效方法)但分未常因減少門脈的人肝血量而加重肝功能損害,而肝功能的好壞又直接影響預後,在治療中若能在體分流術後再加斯流術,可有利於緩解人肝血量驟減之弊。

分流加斷流術這種方法有利於維持術後的肝髒功能,避免因手術促使肝細胞衰竭。斷流術既可以直接控製出血,又可以有效地預防出血。由於食管靜脈破裂出血與門脈血容量過多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祖斷食費、賁1周圍的血管,可以減輕曲張靜脈的過度充盈,因而可以防止食管靜脈曲張發生破裂出血。但有增加門脈係統血量之弊,配合分流術可緩解門脈係統的血容量增加,維持術前的人肝血流量。

二、脾腎分流術加門奇斷流術

1.手術適應證脾腎分流術加冠狀靜脈結紮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的手術適應證與其他分流術基本相同,即可在肝功能病人中施行,對患者應先采用內科治療,待肝功能好轉後再施行章術有輕度腹水者,並非分磁加斷流術的禁忌。

2.手術方法:

(1)斷流:完成脾腎端側分流術後再附加門奇斷流術,多采用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

(2)分流口徑:脾腎靜麻端側吻合的口徑。一般情況下左腎靜脈變異較小,多數能滿足分流需要,但脾靜餘韻直徑變異較大,或有多數分支以致影響分流術的完成,隻要仔細解剖,輕柔操作,成人的分流口徑達到多無困難。分流口徑過小會影響降低門脈壓的效果,而且容易導致吻合口血栓形成,但口徑過大則會影響分流術後的向肝血流量。

三、腸腔分流及門奇斷流術

1.手術適應證

①門靜脈高壓,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當有急症大出血時,皮積極采用非手術療法止血,待病情好轉後及時手術;如不能止血,病人允許亦宜提早手術。②門靜脈高壓症,食管靜脈曲張有出血病史者。其他分流術後複發出血者。

2.手術禁忌證

①年齡大於60歲,或伴有全身嚴重疾病者,手術宜慎重。②肝功能差,血清膽紅質,進行性腹水及有昏迷前軀疲狀者。③腸係膜上靜脈變位或腹部異常影響手術者。

3.手術方法

先按一般方法行腸腔分流,如脾腫大伴脾功能亢進,按常規切除腫讓,予以保留。其後再行門奇靜脈斷流術,其操作要點是:結紮賁門、胃底間漿膜下曲張靜脈叢,再沿胃小彎,從上至下順序分次結紮或切斯,並大塊切除近側半胃的肝胃韌帶間胃左、胃右動脈分支,冠狀靜脈主幹分支,高位食管支,胃左、胃右動靜脈吻合支及胃後支。操作完畢後檢查,要注意食管下段無任何血管殘留,如此才能保證手術有效。

第四節 門脈高壓症術後再出血的處理

一、門脈高壓症術後再出血的診斷

對於門脈高壓症的治療,不論分流術還是斷流術,術後均有複發出血率,這是造成術後雜亡釣生要康因。途種複發座血率隨著隨診時間的增加爾增高。周圍顧分流術後,再出血的原因是由於吻合口較小,易有血栓形成獮鱅塞齡嫌故。斯流術後再出血則是因為門脈壓仍高,又發生新的門奇靜脈側支循環之故。

門脈高壓症術後再出血時,可根據病人全身情況、肝功鍇狹態第次手術的術式、出血量的多少,急緩等來決定治療方法,或采取經食管鏡向曲張靜脈注射硬化劑、經皮經肝冠狀靜脈栓塞術等非手術有法,或采取不同類型的第二次手術止血。但首要的前提必須碗診是食管胥底曲張靜脈的破裂出血。因為自纖維內窺鏡廣泛應甩於急性上消化迸出血時的鑒別診斷後,已證實在藤硬化,靜脈離座瘂笄發上消化道大出血時,約有1/4的病例出血非來隹曲張靜脈破裂,麵是由於在肝硬化病人中發生率較高的消化性食管炎、慢性及卷性胃炎等原因。國內主要多數病人仍應做急診纖維食管鏡檢查以礴定診斷。也是造成術後複發菌血的一個重要原因。

肝硬化門脈高壓症並發上消化道大出血時,包括術後複發的病例,診斷時除了病史及體征的分析外,尚有以下幾種常用的輔助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