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李漁的園林美學(1)(1 / 3)

引言

李漁是一個喜歡自我表白的人。在《閑情偶寄》中他曾不無誇張地寫道:“予嚐謂人曰,生平有兩絕技,自不能用,而人亦不能用之,殊可惜也。人問絕技維何?予曰,一則辨審音樂,一則置造園亭。性嗜填詞,每多撰著,海內共見之矣。設處得為之地,自選優伶,使歌自撰之詞曲,口授而躬試之,無論新裁之曲,可使迥異時腔,即舊日傳奇,一概刪其腐習而益以新格,為往時作者,別開生麵,此一技也。一則創造園亭。因地製宜,不拘成見,一榱一桷,必令出自己裁。”驗之李漁一生之事業成就,不能不承認他這個自我評價是符合實際的。關於“辨審音樂”,已有《笠翁十種曲》可資證明(據說他一生創作的傳奇有十六至十八種),而且有的劇目如《風箏誤》等至今仍在上演。不僅如此,如我們在本書第一章中所述,他還在《閑情偶寄》的《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中進行了理論總結,提出了一套比較係統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戲劇美學思想。關於“創造園亭”,一般人所知甚少,專業工作者介紹和論述得也不夠,似乎還沒有給予應有的評價。其實,李漁既有園林藝術的創作實踐,又有園林美學的理論著述,不可等閑視之。李漁的園林美學同他的戲劇美學、服飾美學、儀容美學(美容學)、文學美學等一起,構成了他的整個美學思想體係。

李漁的園林藝術作品,就我所知至少有這樣幾件:

一是位於北京弓弦胡同的“半畝園”。據清人麟慶《鴻雪因緣圖記》:“半畝園在京都紫禁城外東北隅,弓弦胡同內,延禧觀對過。園本賈膠侯中丞宅,李笠翁客賈幕時,為茸斯園,壘石成山,引水作沼。”從保存至今的園圖看,該園房舍庭樹、山石水池,安排得緊湊而不覺局促,雖占地不多,卻十分豐滿舒暢,清秀恬靜,令人頓起可居、可遊之想。

一是他的家鄉婺州蘭溪伊山之麓的“伊園”(即“伊山別業”)。據李漁自述:“伊山在瀫之西鄙,輿誌不載,邑乘不登,高才三十餘丈,廣不溢百畝。無壽鬆美箭詭石飛湍足娛悅耳目,不過以在吾族即離之間,遂買而家焉。”話雖如此,李漁買此山的目的,還是想好好經營一番的。而且買山的過程還頗有一番周折。開始時,並未買成。他有一首七律《擬構伊山別業未遂》:“擬向先人墟墓邊,構間茅屋住蒼煙。門開綠水橋通野,灶近清流竹引泉。糊口尚愁無宿粒,買山那得有餘錢。此生不作王摩詰,身後還須葬輞川。”後來靠求親告友得遂此願,建成了一座相當漂亮的別墅。李漁曾寫過《伊山別業成寄同社五首》、《伊園雜詠》、《伊園十便》、《伊園十二便》等詩加以記述,並描繪了他在“伊園”賞心悅目、自得其樂的心情。《(伊園十便)小序》中說:“伊園主人結廬山麓,杜門掃軌,棄世若遺,有客過而問之曰:子離群索居,靜則靜矣,其如取給未便何?對曰:餘受山水自然之利,享花鳥殷勤之奉,其便實多,未能悉數,子何雲之左也。”從詩中人們可以體會到“伊園”諸景詩情畫意的藝術意境,亦可知李漁造園藝術成就之高。

一是他中年定居金陵(南京)時所造的“芥子園”。這座園林比起“伊園”來當然小多了。李漁在《芥子園雜聯序》中說:“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狀其微也。往來諸公,見其稍具丘壑,謂取‘芥子納須彌’之義,其然豈其然乎?孫楚酒樓,為白門古跡,家太白觴月於此。周處讀書台舊址與餘居址相鄰。”園址在南京韓家潭,不滿三畝,屋居其一,石居其一,然而卻能以小勝大,含蓄有餘。

一是他晚年遷居杭州時所經營的“層園”。該園在西湖之畔的雲居山,本是一處荒山,李漁買來造園。《笠翁一家言全集》卷六中有《次韻和張壺陽觀察題層園十首》七律,前有序,略述買山造園經過:“予自金陵歸湖上,買山而隱,字曰層園,因其由麓至巔,不知曆幾十級也。乃荒山雖得,廬舍全無。戊午之春,始修頹屋數椽,由蓬蒿枳棘中,辟出迂徑一、二曲,乃斯園之最下一層。”通過李漁自述及詩中描繪,我們可以知道層園的營造設計又一次表現了他藝術見地之高。從選址(即明代計成《園冶》中所謂“相地”)就可看出李漁是造園藝術家中的大手筆。這座園林,地處西湖邊上,可以借景於西湖山水:“開窗時與古人逢,豈止陰晴別淡濃。堤上東坡才錦繡,湖中西子麵芙蓉。”“似客兩峰當麵坐,照人一水隔簾清。”“目遊果不異身遊,頃刻千峰任去留。雲裏霹開三淨土,鏡中照破二滄州。愛親歌舞花難謝,喜載樓船水不流。”住在這裏,完全可以實現李漁“老將詩骨葬西湖”的願望。這樣的園址,真是得天獨厚,再加上善於營造,更能勝人一籌。李漁命名為“層園”,一個“層”字,表明他深得造園三昧,善於“因地製宜,適其自然”,依山勢高低而設計營造,錯落有致,參差變幻,層層入勝。在有限的麵積之內,巧妙地開拓了園林空間,創造出無限的藝術意境,餘味無窮。

此外,據當代造園專家陳植教授稱:“北京宣武門內西單牌樓鄭親王府內之惠園,引池疊石,饒有雅致,相傳亦為笠翁手筆。”

李漁的園林美學思想,集中表現在《閑情偶寄》的《居室部》、《器玩部》、《種植部》之中。三部雖各自成篇,但又內在關聯,成為一個理論整體。當代園林學家童雟教授在《江南園林誌》一書中曾說:“造園要素:一為花木池魚;二為屋宇;三為疊石。”李漁對這三個方麵都有較係統的論述,且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這是他對自己園林藝術創作實踐的理論總結,也是對我國富有獨特民族傳統的園林藝術的美學闡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