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問題出來了,李清照為什麼要引用“武陵人遠”與“煙鎖秦樓”這兩個典故呢?通過對“武陵人遠”與“煙鎖秦樓”典故的講述,我們不難發現,“武陵人遠”中的劉晨、阮肇因為外出而有了豔遇,用現在的話來說,情感“出軌了”。而“煙鎖秦樓”中的蕭史和弄玉那可是雙宿雙飛,成就了人間一段佳話。可李清照呢?她麵臨的問題是什麼?難道她不擔心自己的丈夫有外遇?她不擔心自己的丈夫遠在外地會“迷途”?煙鎖秦樓”中的蕭史和弄玉他們可以朝夕相伴,可自己卻不能呆在丈夫身邊。這一切一切的“多少事、欲說還休”不正是李清照心中的難言之隱嗎?所以,李清照最後又說,“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看來,李清照真的是覺察到了什麼?否則,她怎會如此愁苦?如此“欲說還休”?
那麼,李清照和趙明誠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他們的婚姻有了危機嗎?
3
這似乎是一個難解的迷?因為,在大眾的眼裏,李清照和趙明誠是多麼幸福的一對。而我們似乎也很難找到趙明誠對不住李清照的材料。那麼,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這就需要我們在現有的曆史材料中去探尋蛛絲馬跡,並根據合理的推斷與論述,或許能解開這個謎團。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時間段,即宋徽宗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期間——公元1119年到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41歲的趙明誠接到朝廷的任命,去山東的萊州做知州,大概是因為之前李清照抱怨過他,這一次,趙明誠把李清照帶在了自己身邊。現在,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分析,從宣和元年開始算起,到趙明成把李清照接到萊州,夫妻二人應該分居了兩年。按理說,夫妻團聚後,那夫妻生活應該很是熱烈。可是,我們卻發現李清照寫了一首很耐人尋味的詩《感懷》,“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生平何至此。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作詩謝絕聊閉門,虛室生香有佳思。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李清照·感懷》)
在分析這首詩之前,我們先看李清照在為《感懷》一詩寫的一段小序,“宣和辛醜八月十日到萊,獨坐一室,生所見皆不在目前。幾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約以所開為韻作詩。偶得‘子’字,因以為韻,作感懷詩雲”。大意是說,李清照到了萊州後,心裏倍感孤獨,隻能一個人坐在房間裏。因為,萊州不像青州,青州至少有滿屋的書籍與字畫陪伴。此時此刻,夫君趙明誠也不在身邊,無所事事的我隻能翻一番茶幾上放著的一本《禮韻》。(即《禮部韻略》,為考試所用,相當於現在的考試教材)當我隨意翻到一處時,我就以當下看到的‘子’字為韻,寫下了《感懷》一詩。